罗文精神
安德鲁·罗文的故事发生在一百多年前,美西战争即将爆发,为了取得战场上的主动权,羡国总统麦金莱急需一名合适的送信人,把信送给古巴的加西亚将军。军事情报局向总统推荐了安德鲁·罗文。罗文在接到总统交给他的“送信”任务后,马上无条件地立即执行,并克服了常人难以克服的种种困难,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战胜了艰难险阻,终于在预定的时间内把信送到。
第一章时间紧迫,马上行动吧
——像罗文一样自动自发
自动自发,不做工作“机器人”
重担在肩,怀有满腔热忱
海上历险记:等待机会不如创造机会
“不能停留一步”:工作上,做自己的主人
“是的!先生”:成就高度,需要自信
什么是自动自发?
自动自发就是在没有人要求、强迫你的情况下,自觉而且出色地做好自己的事情。
罗文接受任务后,没有问这问那,而是凭着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适应环境和形势,随机应变,审时度势,顺利完成了工作任务。
目前,我们的工作也是如此,当上级把事情交给我们的时候,他只提出了目标和要求,至于如何处理好这件事情,如何把事情办好、办细,就需要我们发挥自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特别是在独当一面的时候,每项工作都需要我们自己独立思考。只有在工作中具备这种强烈的主动性,才能成为现代企业需要的具备责任心和自动自发精神的好员工!
第二章 擦亮枪杆,准备战斗
——准备,为将来的成功争取主动权
一切失败的根源:准备不足
“准备越充分,越能战胜对手”:准备是成功的保证
多一分准备,少一分风险
“知己知彼,则百战不殆”:准备赢得先机
第三章 忠诚与敬业是成功的脊梁
——忠诚为本,敬业第一
忠诚,血液中流淌的禀性
职场呼唤忠诚的“罗文”
“我必须不辱使命”:敬业精神源于一腔忠魂
“我感到无上的光荣”:像敬重生命一样敬重工作
第四章 让责任感驾驭内心的“战斗”
——勇挑重担,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负责的人
“考验我的时候到了”:勇于负责,为老板排忧解难
锁定责任,才能锁定结果
“罗文值得载入史册”:责任与成功成正比
“你一定要把信送到”:扛起责任,勇敢前行
第五章 坚决执行,保证完成任务
——军令如山,服从领导听指挥
“别犹豫不决,立即采取行动”:接到任务,立即执行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完美执行,从细节开始
“我的任务终于完成了”:赴汤蹈火,执行到底
左脑服从,右脑创造
第六章 成功从来不相信借口
——没有完不成的任务,只有找不完的借口
困难不会因借口而消失
“即使枪口对准我也不放弃”:困难当前,绝不轻言放弃
“尽快从陶醉中清醒”:戒除懒惰
“不要去找什么借口”:为自己设立无借口月
第七章 和团队并肩作战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罗文的成功是团队的成功
“我们每一个人都严阵以待”:大难来临一起飞
“我的生命属于祖国”:集体利益高于一切
第八章 “我的斗争开始了”:敢于向高难度的工作挑战
——不甘失败、敢于拼搏的铁的雄心
做鸿鹄而不是麻雀,远大志向是内在驱动力
挑战险境,人生没有什么不可能
“鸡蛋碰石头也要碰”:敢于向高难度的工作挑战
海岸强渡:卓越就是比别人更敢于冒险
第九章 逆境中磨炼出的“烈火雄心”
——培养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意志
“幽默始终伴随着我”:拥有对消极情绪的免疫力
“漫长的黑夜终会过去”:直面困难,成就强者
“我一定要成功”:信念在挫折中发光
“保持着最大的警觉”:没有危机感才是最大的危机
“再坚持一会儿就能见到太阳”:用荆棘编织桂冠
水桶理论
“水桶理论”也即“水桶定律”,是指一只水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是说一只水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也可称为短板效应。其核心内容为:一只水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根据这一核心内容,“水桶理论”还有两个推论: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那水桶才能盛满水。其二,只要这个水桶里有一块不够高度,水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
演变一:一个水桶的储水量,还取决于水桶的直径大小
每个企业都是不同的一个水桶,因此,水桶的大小也不可能完全一致。直径大的水桶,其储水量自然要大于其它水桶。也就是说,一个企业在进入市场之初,他的起步也是不完全一样的,有的基础扎实,有的基础局促,有的资源面广,有的资源面窄,这都对企业的最初的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
演变二:在每块木板都相同的情况下,水桶的储水量还取决于水桶的形状
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在周长相同的条件下,圆形的面积大于方形的面积。因此圆形水桶是所有形状的水桶中储水量最大的,它强调组织结构的运作协调性和向心力,围绕一个圆心,形成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圆。
因此,从做企业来说,企业的每一块资源都要围绕一个核心,每一个部门都要围绕这个核心目标而用力,作为总经理来说,偏颇任何一个部门都会对水桶的最后储水量带来影响。
有一句话说得好,结构决定力量,结构也决定着水桶储水量。
演变三:水桶的最终储水量,还取决于水桶的使用状态和相互配合
每个水桶总会有最短的一块板,最初的水桶理论告诉我们,水桶的储水量取决于最短板的高度。不过,在特定的使用状态下,通过相互配合,可增加一定的储水量,如有意识地把水桶向长板方向倾斜,其储水量就比正立时的水桶多得多;或为了暂时的提升储水量,可以将长板截下补到短板处,从而提高储水量。
水桶的长久储水量,还取决于水桶各木板的配合紧密性,配合要有衔接,没有空隙,每一块木板都有其特定的位置和顺序,不能出错。如果每块木板间的配合不好,出现缝隙,最终只能导致漏水。
一个团队,如果没有良好的配合意识,不能做好互相的补位和衔接,最终储水量也不能提高。单个的木板再长也没用,这样的木板组合只能说是一堆木板,而不是一个完整的水桶、一个团队。
如果把水桶比作企业竞争力的支持元素,那么储多少水就是企业的真正竞争力,但是,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建立在静止的并且是理想的一种假设为前提:即所有水桶都是放在同等的取水状态,比如是下雨的天气,所有水桶都在接收落下来的雨水,并且不管接住的雨水用于何处、如何使用等等。
因此,这样一种学术平台,本身就是缺少实践的土壤。
其实,储水本身是一个动态过程,做企业、做品牌,也并不仅仅是一个储水的过程,不是储水越多越好。其实最重要的还在于如何更有效率地储水和如何使用所储之水。
演变四:水桶理论的动态演变
首先,在储水前要清楚这样一个疑问,是先有水还是先有桶?先有大水桶还是先有小水桶?按照水桶理论,必然是先有水桶,再有水,然后不断调整,从小水桶到大水桶,从短水桶到长水桶,没有哪只水桶一开始就非常大非常深的。然而在实践上,也许是先有水再有水桶,或者是先有不成形的水桶,甚至只有几块木板,而不是桶,然后通过这几块紧缺的垄断的木板资源,赚到第一桶金,然后才做出第一个水桶。
其次,储水量的多少是动态的,目标设定储多少水,决定于做多少长的木板,而不是越多越好。多了是浪费投资,少了是不求进取。
储水量的多少,有时并不是企业竞争的全部,市场竞争并不是所有木板都超过对手,有时为了竞争需要还故意卖个破碇给对手,而以自己的集中优势攻别人的相对弱势取得胜利。就如田忌赛马。当敌众我寡时,就需要集中一点予以击破。这就是相对竞争优势。
演变五:水桶理论中水的使用演变
所有的储水过程,还在于都是为了让水得到最大的使用价值,是可资使用的水。
一个水桶,首先它至少要有两块最牢固的木板装成提柄,以能轻松提取。这两块长板必须能负荷起整个水桶的重量。这就是板块的明星效应:光光这水桶的板都一样长,只是说明你有这个储水潜力,如何发挥潜力及把它运用出来,必须要有一定的借力,运用提或拉的动作操作起来。
从水桶本身来说,一个水桶至少要有两块木板比其它木板更长更牢固,才可以在上面装上借力的提柄,在装提柄位置的木块要特别经得起提拉,所谓提纲挈领就是此意。作为企业,必须要培养核心竞争优势,以这一二点核心优势能够统领整个公司的发展。否则只是作为一个光溜溜的水桶,实在困难将它提起。
同样,一只太深的水桶,却装着太浅的水,这必将将影响水桶的使用效率。这同样也不是一个企业追求的最终目标。
﹡ 提高专业技能,使自己具备和别人合作的资本和资格。
﹡ 提高交际能力,使别人愿意接受你。
﹡让自己的心胸再宽广些,这样可以多看别人的优点,多检讨自己的缺点。
﹡ 保持足够的谦虚,骄傲自大不利于合作。
﹡ 重视、尊重别人,要对别人寄予希望。
﹡ 要做赞美别人,不要担心功劳被别人抢走。
﹡ 要敢于承担责任,这样会得到更多的机会。
二八原则
核心:做事情抓住重点把80%的精力和时间放在20%的工作重点上去
巴莱多定律(也叫二八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现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二八定律。
生活中普遍存在“二八定律”。商家80%的销售额来自20%的商品,80%的业务收入是由20%的客户创造的;在销售公司里,20%的推销员带回80%的新生意,等等;“二八现象”竟如“黄金分割”一样普遍。
国际上有一种公认的企业法则,叫“马特莱法则”,又称“二八法则”。其基本内容如下:
一是“二八管理法则”
企业主要抓好20%的骨干力量的管理,再以20%的少数带动80%的多数员工,以提高企业效率。
二是“二八决策法则”
抓住企业普遍问题中的最关键性的问题进行决策,以达到纲举目张的效应。
三是 “二八营销法则”
经营者要抓住20%的重点商品与重点用户,渗透营销,牵一发而动全身。
总之,“二八法则”要求管理者在工作中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而是要抓关键人员、关键环节、关键用户、关键项目、关键岗位。
二八现象与你的生活
20%的人成功------------------80%的人不成功
20%的人用脖子以上赚钱--------80%的人脖子以下赚钱
20%的人正面思考--------------80%的人负面思考
20%的人买时间----------------80%的人卖时间
20%的人找一个好员工----------80%的人找一份好工作
20%的人支配别人--------------80%的人受人支配
20%的人做事业----------------80%的人做事情
20%的人重视经验--------------80%的人重视学历
20%的人认为行动才有结果------80%的人认为知识就是力量
20%的人我要怎么做才有钱------80%的人我要有钱我就怎么做
20%的人爱投资----------------80%的人爱购物
20%的人有目标----------------80%的人爱瞎想
20%的人在问题中找答案--------80%的人在答案中找问题
20%的人在放眼长远------------80%的人只顾眼前
20%的人把握机会--------------80%的人错失机会
20%的人计划未来--------------80%的人早上起来才想今天干嘛
20%的人按成功经验行事--------80%的人按自己的意愿行事
20%的人做简单的事情----------80%的人不愿意做简单的事情
20%的人明天的事情今天做------80%的人今天的事情明天做
20%的人如何能办到------------80%的人不可能办到
20%的人记笔记----------------80%的人忘性好
20%的人受成功的人影响--------80%的人受失败人的影响
20%的人状态很好--------------80%的人态度不好
四象限工作法
工作的两种划分
1.按工作的紧急程度划分
有些工作特别紧急,需要马上处理,按照优先顺序的原则,紧急的事排在前。有些事不太紧急或不紧急,可以往后推一推,根据优先顺序原则把不太紧急或不紧急的事排在后面。
【案例】
某销售经理某天工作紧急程度划分:
2.按照重要程度来划分
重要的工作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不太重要或不重要的工作只需花费较少时间去做。显然,优先顺序原则就是重要的排在前,不重要的排在后。
【举例】
销售部经理的某一天工作的重要程度划分:
“四象限”的工作分类
所有的工作都既有紧急程度的不同,又有重要程度的不同。根据这两个方面,可以将工作分成四类,如下图所示:
1.第Ⅰ象限:既紧急又重要的事项
紧急是指必须马上做的事项;重要是指对公司、部门或者个人有重大影响的事项。例如销售部经理要处理客户投诉。需要中层经理临“急”不乱,能够使顾客对你的解释或处理结果接受和满意。但是,如果顾客投诉增多,每天都要处理类似事件,则要考虑产品是否出了问题?销售人员的销售或服务水平是否降低?
2.第II象限:重要但是不紧急的事项
例如销售经理制定下属员工奖金提成及发放规定,新聘的销售人员的培训等虽然非常重要,但可以拖一段时间。然而一旦这些重要的事项没有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等到要上交或实施时才着急去做,就变成第一象限的工作——既重要又紧急。一般情况下,重要的事项都是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的,一般有较充足的时间安排,但是,由于每天忙于琐碎事务,经常把重要的事搁置起来或认为还有时间,结果做了次要的事反而将重要的事拖到最后一刻,不仅时间仓促,质量和效果也不能令人满意。
3.第III象限:紧急但不重要的事项
销售经理解决客户投诉,上司找你了解工作等等都是紧急的事。下属请示工作、电话、会议、来访等基本上也属于这一象限。由于对时间没有计划性,没有按优先原则排序,所以经常把一些紧急的事当成重要的事来处理,颠倒了主次。
4.第Ⅳ象限:不紧急和不重要的事项
不要为既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而花费宝贵的时间与精力。
【事例】
肖经理一天的工作主要是接电话、辅导下属工作、与财务经理谈销售费用的预算、与行政部门经理闲聊、向营销总监汇报工作、与人事经理谈某下属的奖金问题、撰写招聘计划等。
按照优先顺序原则即四象限原理,这些工作事项应为:
平衡原理
指物体或系统的一种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或系统,除非受到外界的影响,它本身不能有任何自发的变化。在不同的科学领域,它有不同的涵义。
但永远遵循一个四字原则:动、等、定、变。
动:平衡不是一潭死水,是动态的。拿一个蓄水池举例,它是有进水和出水的。
等:平衡中得到的与失去的总保持相等。就好像进水总等于出水,才能保持水面高度不变。
定:保持平衡的特点就是,平横总保持稳定。
变:当平衡的一边改变时,另一边也会随之改变以达到新的平衡。
在力学系统里,平衡是指惯性参照系内,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仍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绕轴匀速转动的状态,叫做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简称物体的“平衡”。因稳度的不同,物体的平衡分为:稳定平衡、随遇平衡、不稳定平衡三种情况。
①对立的两个方面、相关的几个方面在数量或质量上均等或大致均等:收支平衡|产、供、销总体平衡|生态平衡。
②几股互相抵销的力作用于一个物体上,使物体保持相对的静止状态:保持身体平衡|飞机失去了平衡。
③平稳安适:心理平衡。
5米5米10米
1米
50g50g50050g
鲇鱼效应
老渔夫的秘密
很久以前,挪威人从深海捕捞的沙丁鱼,总是还没到达岸边就已经口吐白沫,渔民们想了无数的办法,想让沙丁鱼活着上岸,但都失败了。
然而,有一条渔船总能带着活鱼上岸,他们带来的活鱼自然比死鱼的价格贵出好几倍。
这是为什么呢?这条船又有什么秘密呢?
原来,他们在沙丁鱼槽里放进了鲇鱼。鲇鱼是沙丁鱼的天敌,当鱼槽里同时放有沙丁鱼和鲇鱼时,鲇鱼出于天性会不断地追逐沙丁鱼。在鲇鱼的追逐下,沙丁鱼拼命游动,激发了其内部的活力,从而活了下来。
这就是“鲇鱼效应”的由来,“鲇鱼效应”的道理非常简单,无非就是人们通过引入外界的竞争者来激活内部的活力。
但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一开始在挪威和日本也仅有少数几个老渔夫才能知道。
自从“鲇鱼效应”的秘密被大家知道以后,已经被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人天生是懒惰的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都尽可能逃避工作;他们大部分没有雄心壮志和负责精神,宁可期望别人来领导和指挥,就算有一部分人有着宏大的目标,也缺乏执行的勇气。
他们对组织的要求与目标漠不关心,只关心个人,其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矛盾;他们缺乏理性,不能自律,容易受他人影响;他们工作的目的在于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与安全需要。只有少数人勤奋、有抱负、富有献身精神,他们能自我激励、自我约束。
人们之所以天生懒惰或者变得越来越懒惰,一方面是所处环境给他们带来安逸的感觉,另一方面,人的懒惰也有着一种自我强化机制,由于每个人都追求安逸舒适的生活,贪图享受在所难免。
此时,如果引入外来竞争者,打破安逸的生活,人们立刻就会警觉起来,懒惰的天性也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受到节制。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
柏拉图曾指出:“人类具有天生的智慧,人类可以掌握的知识是无限的。”人类大约有90%~95%的潜能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和开发,我们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等待发掘。
所谓“潜能”通常是指一个人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的发展可能性。根据人的生长规律,由于在生命成长的各个阶段以及遗传基因的不同,每个人都具有各种潜能。潜能开发的本质是把你天生的智慧潜能循循诱导出来,激活你已拥有的知识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
人的潜能是十分巨大的,我们能做的比我们想到的要多得多。所以在自我发展方面,“你想什么,什么就是你”!加拿大病态心理学家汉斯·塞耶尔在《梦中的发现》一书里做出了一个十分惊人也极其迷人的估计:人的大脑所包容智力的能量,犹如原子核的物理能量一样巨大。从理论上说,人的创造潜力是无限的,不可穷尽的。
被尊为“控制论之父”的维纳认为,每一个人,即使是做出了辉煌成就的人,在他一生中所利用大脑的潜能也还不到百亿分之一。他还认为,人脑原则上能储存大量信息,每个人的大脑,能记忆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储存的全部信息。
因此,人的自我完善与道德超越是永远没有极限的,做事没有终结,好事越多越好,贡献越大越好。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释放自己的潜能呢?
要释放人的潜能,就需要进行潜能激发,让人进入能量激活状态。如果一个组织中所有成员的能量都处于激活状态,那么它可以带来核聚变效应。
潜能激发的前提是相信所有人都具有巨大的潜能,而且这些潜能还没有被释放出来。虽然人们可以通过自我激励来开发潜能,但更可靠、更适用的方法是通过外因的激发带来能量的释放。因为自我激励需要坚强的意志力,而外因的激活则是人的一种本能反应,而且它的激发本身带有一种竞技游戏的效果。
“鲇鱼效应”是最经典的潜能激发案例,所以一个组织中需要有几条“鲇鱼”,“鲇鱼”本身未必有多大能量,但他可以给整个组织带来能量释放的连锁反应。
本文出自 “申雷岗 鸿鹄驰骋 欢迎您” 博客,请务必保留此出处http://shenleigang.blog.51cto.com/639523/1389273
原文:http://shenleigang.blog.51cto.com/639523/1389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