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直了,这一章的内容就很直白了,懒人嘛,大家同属一类,但这个“懒”也是划分了一个界线。李冰建造都江堰,工程更加浩大,然而却是比愚公移山轻松多了。烧山和挖山的精要就在于“懒”的方法,只有勤于动脑筋才能让本来繁琐的工作有径可循,而且还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这永远是管理者想要看到的。而对于愚公这样的人,只能说他是属于勤快且踏实的人,老黄牛的类型,我想创新型的人才更加受欢迎罢了。
然而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你想等着世世代代无穷,那时代就早已经把你丢在了后方了,毕竟长江后浪推前浪,很容易被后浪拍在沙滩上的。想做一件事就要善于思考,把有限的精力最大化的利用。而李冰就是在闲暇时为夫人做菜时找到了烧山的方法,这未免听起来很扯,但也是无法辩驳。有些灵感之类的,确实是在很不经意的时候迸发出来,只能说当你有这么一双发现的眼睛,那么就能更好的找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早期的程序编写据作者所说是将代码写在穿孔纸带上让机器去读,虽然未经历,但是可以想象那个时期是多么的扯淡的一件事。后来应该也是这个方法太过繁杂,于是“懒人”们就创出了汇编语言,让编译器去读,这样就简洁的多了。再后来就是越来越高级的汇编,越来越简便的编程,简直是无限地推动软件的发展。接下来作者为我们提到了单元文件,我似乎还是不太懂的,然后是各种模块,这样就可以把一个大的项目分共完成,进一步提升效率。也是,技术、科技什么的都是这样,为了更加便捷,越来越多的“懒人”投入自己的精力来研究如何创造更加的简洁。慢慢的就涌现出大量的科技黑箱,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科技黑箱的出现,让后代人只需要操作机器就能获得多少代人辛辛苦苦探索发现的知识,或者技术,这也就是懒人的逐渐进步。但是我突然有个疑问,会不会有那么一天技术丢失,当然这应该是我多虑了。
接下来作者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书桌上的书是不是乱的?用这个简单的问题为我们展开如何学好编程。对于一个简单的小事,我们下意识的就会有归纳的习惯,然而对于编程却是欠缺这种素质,这也就造就了我们的能力会有所欠缺,这也是让我们要在编程中逐渐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那样才能把所学融会贯通。最后作者又再次提到了程序等于算法加结构加方法。然而我想,算法不就是方法么,为什么要重复提及呢?看了他与soul的长对话,但是感觉自己还是不太懂啊,什么是事件驱动和模型驱动,为什么有了它们就成了加方法了,这里真是有点看不懂了,只能寄希望于在以后知识积累充分能有所懂得吧。当然作者所说的方法,我会努力的让自己达成,有些事真的是自己应该 做的而不是别人推着你还没有一点觉悟。现在,继续期待以后的学习。
原文:http://www.cnblogs.com/kt97458/p/4839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