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一章 了解Web及网络基础
1.HTTP历史:
1)HTTP/0.9:HTTP于1990问世,当时标准未被正式建立,所以HTTP/1.0之前的版本,统称为HTTP/0.9
2)HTTP/1.0:1996年5月公布,记录于RFC1945,沿用至今
3)HTTP/1.1:1997年1月公布,记录于RFC2616,目前主流版本
4)HTTP/2.0:正在制定中
ps.RFC(Request for Comments),征求修改意见,制定HTTP协议技术标准的文档,不含Cooike
2.TCP/IP协议族:互联网连接协议(protocol),子集有:HTTP、TCP、IP、FTP、PPPoE、FTP等
3.TCP/IP四层模型:
1)应用层:FTP、DNS、HTTP
2)传输层:TCP、UDP
3)网络层:IP
4)链路层:操作系统、硬件驱动、网卡、光纤、硬件部分
PS.经过每层时会打上该层的首部信息,接收时去除
4.ARP协议:HTTP在网络传输时,通过ARP协议就可以解析目标地址,但是过程无法全面掌握,通过路由选择。
5.三次握手:发送SYN的flag->收到请求后回传一个带有SYN/ACK的flag->最后回传一个带有ACK的flag
6.URL是URI的子集,URI包含:Uniform(如http:或ftp:)、Resource(可标示的任何东西)、Identifier(标识符)
二、简单的HTTP协议
1.HTTP中可以使用的方法:GET、POST、PUT、HEAD、DELETE、OPTIONS、TRACE、CONNECT
2.持久连接:HTTP/1.1中,所有的连接默认都是持久连接
3.使用Cooike的状态管理
三、HTTP报文内的HTTP信息
1.HTTP报文本身是由多行(用CR+LF作换行符\r\n)
2.HTTP首部内容:请求行、状态行、首部字段、其它
3.报文的内容编码格式有:gzip(GUN zip)、compress(UNIX系统的标准压缩)、deflate(zlib)、identity(不进行编码)
4.分割发送的分块传输编码:用于把实体主体分成多块发送,可以在通信时使用某种传输编码(Transfer Coding)
5.多部分对象集合(Multipart):Content-Type:multipart/form-data[multipart/form-byteranges],使用boundarg字符串来划分每个部分(参见P47、P48)
6.获取部分内容的范围请求:Range:bytes=5001-10000,响应返回206 Partical Content的响应报文
7.内容协商Content Negotiation:Accept、Accept-Charset、Accept-Encoding、Accept-Language、Content-Language
四、
原文:http://www.cnblogs.com/xujanus/p/4849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