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SQL数据库的体系结构要点如下:
1、一个SQL模式(Scheme)是表和约束的集合; ----->SQL模式(scheme)又名数据库(database)
2、一个表由行集构成,一行是列的序列,每列对应一个数据项;
3、表有三种类型:基本表、视图、导出表。基本表是实际存储在数据库中的表,视图是由若干基本表或其他视图构成的表的定义,而导出表是执行查询时产生的表。
二、SQL的组成:
核心SQL主要四个部分:
1、数据定义语言:即SQL DDL,用于定义SQL模式,基本表、视图、索引等结构。
2、数据操纵语言:即SQL DML。数据库操作分成数据查询和数据更新两类,而数据更新又分为插入、删除、修改。
3、嵌入式SQL语言的使用规定,
4、数据控制语言:即SQL DCL。这一部分包括对基本表和视图的授权、完整性规则的描述、事务控制等内容。
三、数据库的语句(语句测试数据库用的是MySQL)
数据库创建:create database <数据库名>
删除数据库:drop database <数据库名>[CASCADE][RESTRICT]
CASCADE(级联式)方式:执行DROP语句时,只要SQL模式(数据库)及其下属的基本表,视图、索引等所有元素全部撤销。
RESTRICT(约束式)方式:执行DROP语句时,只有当SQL模式(数据库)中没有任何下属元素时,才能撤销SQL模式,否则拒绝执行DROP语句。
SQL允许用户使用“create domain”语句定义新的域,比如定义一个新的域PERSON_NAME:
CREATE DOMAIN PERSON_NAME CHAR(8);
这样就可以像使用基本类型一样,用域名PERSON_NAME来定义属性的类型。
基本表的创建:
CREATE TABLE <表名>
( <列名 类型>,
。。。
<完整性约束>,
。。。
)
eg: create table c
( C# CHAR(4),
CNAEM CHAR(10) NOT NULL,
T# CHAR(4),
PRIMARY KEY(C#),
FOREIGN KEY(T#) REFERENCES T(T#)
);
在基本表 C 的定义中说明了主键是C#,外键是T#。并指出看外键T#和基本表T中的T#类对应,此处对应的列名恰好相同,
实际上也可以不同名,只要指出其对应性即可(也就是说C表中的T#可以改成M等等,只要指出他,和其他表中的那个属性对应即可),
外键体现了关系数据库的参照完整性。外键的取值:空或者主键值。
基本表的修改:
1、增加新的列用“alter ...add...”语句,其句法如下:
alter table <基本表名> add<列名><类型>
eg:在基本表S中添加一个地址(address)列
alter table S add address varchar(30);
应该注意:新增加的列不能定义为“not null” 。基本表在增加一列后,原有元组在新增加的列上的值都是被定义为空值(null);
2、删除原有的列用“alter ... drop...”语句,其句语法如下:
alter table <基本表名> drop <列名>[CASCADE][RESTRICT]
此处的CASCADE方式表示:在基本表中删除某列时,所有引用到该列的视图和约束也要一起自动的被删除,而RESTRICT方式表示,
在没有视图或约束引用该属性时,才能在基本表中删除该列,否则拒绝删除操作。
3、修改基本表S中S#的长度修改为6 可以下列语句:
alter table S modify S# char(6);
原文:http://my.oschina.net/u/2367628/blog/521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