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bernate是一个持久化框架,经常需要访问数据库。如果我们能够降低应用程序对物理数据库访问的频次,那会提高应用程序的运行性能。缓存内的数据是对物理数据源中的数据的复制,应用程序运行时先从缓存中读写数据。
缓存就是数据库数据在内存中的临时容器,包括数据库数据在内存中的临时拷贝,它位于数据库与数据库访问层中间。ORM在查询数据时首先会根据自身的缓存管理策略,在缓存中查找相关数据,如发现所需的数据,则直接将此数据作为结果加以利用,从而避免了数据库调用性能的开销。而相对内存操作而言,数据库调用是一个代价高昂的过程。
Hibernate缓存包括两大类: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
那么什么样的数据适合放入到缓存中?
什么样的数据不适合放入到缓存中?
一、Hibernate一级缓存
看一下控制台的输出:
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我们调用了两次session的load方法,但实际上只发送了一条SQL语句。我们第一次调用load方法时候,得到了查询结果,然后将结果放到了session的一级缓存中。此时,当我们再次调用load方法,会首先去看缓存中是否存在该对象,如果存在,则直接从缓存中取出,就不会在发送SQL语句了。
但是,我们看一下下面这个例子:
我们解释一下上面的代码,在第5、6、7、8行,我们是先将session关闭,然后又重新打开了新的session,这个时候,我们再看一下控制台的输出结果:
我们可以看到,发送了两条SQL语句。其原因是:Hibernate一级缓存是session级别的,所以如果session关闭后,缓存就没了,当我们再次打开session的时候,缓存中是没有了之前查询的对象的,所以会再次发送SQL语句。
一级缓存小结:
我们首先是只取出Customer的name属性,然后又尝试着去Load一个Customer对象,看一下控制台的输出:
二、Hibernate二级缓存
我们可以发现控制台只发出了一条SQL语句。我们的二级缓存是sessionFactory级别的,所以当我们session关闭再打开之后,我们再去查询对象的时候,此时Hibernate会先去二级缓存中查询是否有该对象。
同样,二级缓存缓存的是对象,如果我们查询的是对象的一些属性,则不会加入到缓存中。
三、查询缓存
我们的一级二级缓存都是对整个实体进行缓存,它不会缓存普通属性,如果想对普通属性进行缓存,则可以考虑使用查询缓存。
但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情况下,查询缓存并不能提高应用程序的性能,甚至反而会降低应用性能,因此实际项目中要谨慎的使用查询缓存。
对于查询缓存来说,它缓存的key就是查询所用的HQL或者SQL语句,需要指出的是:查询缓存不仅要求所使用的HQL、SQL语句相同,甚至要求所传入的参数也相同,Hibernate才能直接从缓存中取得数据。只有经常使用相同的查询语句、并且使用相同查询参数才能通过查询缓存获得好处,查询缓存的生命周期直到属性被修改了为止。
原文:http://www.cnblogs.com/moonandstar08/p/4954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