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U调研报告
显卡(Video card,Graphics card)全称显示接口卡,又称显示适配器(Video adapter),是计算机最基本配置、最重要的配件之一。其中显卡的"心脏",即是处理器称为图形处理器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
一块显卡主要包括PCB板、显示芯片、显存、总线接口、输出口、散热片等。
GPU是显卡的核心芯片,它的性能直接决定了显卡的性能,它的主要任务是把通过总线传输过来的显示数据在GPU中进行构建、渲染等工作,最后通过显卡的输出接口显示在显示器上。目前国际显示芯片主要有NVIDIA和AMD两家。
显存、也被叫做帧缓存,它的作用是用来存储显卡芯片处理过或者将提取的渲染数据。在屏幕上看到的图像数据都存放在显存中。在高级的图形加速卡中,显存不仅用来存储图形数据,而且还被显示芯片用来进行3D函数运算。显存的速度和宽带会直接影响到显卡的整体速度。显存的类型、容量、频率、位宽等参数共同决定了显存的性能。
显卡的总线接口是指显卡与主板连接所采用的接口种类。显卡的接口决定着显卡与系统之间数据传输的最大带宽,也就是瞬间所能传输的最大数据量。不同的接口能为显卡带来不同的性能。而且也决定着主板是否能够使用此显卡。显卡发展至今共出现ISA、PCI、AGP、PCI-E等几种接口,所能提供的数据带宽依次增加。另外,还有MXM接口在笔记本中使用较多。
显卡的输出接口目前主要有VGA、DVI、HDMI、DisplayPort。
如图 1所示的CPU/GPU架构图,该图展示的GPU如何将CPU的数据进行处理,然后传输给显示器。
图 1 CPU/GPU架构
显卡性能的优良主要是由GPU来体现,所以这里主要描述GPU的参数。
表 1 GPU主要参数
参数 |
内容 |
单位 |
GPU频率 |
和CPU主频相类似,GPU频率是指在全速运行下最快的频率 |
Ghz |
流处理器单元 |
统一架构GPU内通用标量着色器的称谓 |
|
浮点性能 |
浮点性能是指GPU在单位时间内能处理的浮点运算的能力 |
FLOP和GFLOPS |
位宽 |
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所能传送数据的位数,位数越大则还有瞬间所能传输的数据量越大 |
Byte |
显存 |
也称做帧缓存,它的作用是用来存储显卡芯片处理过或者即将提取的渲染数据。 |
GB |
CUDA核心数量 |
CUDA是NVIDIA公司的并行计算架构。 该架构通过利用 GPU 的处理能力,可大幅提升计算性能 |
个数 |
2.1.1 概述
集成显卡是将显示芯片、显存及其相关电路都集成在主板上,与其融为一体的元件;集成显卡的显示芯片有单独的,但大部分都集成在主板的北桥芯片中;
2.1.2 集成显卡的优点
功耗低、发热量小、部分集成显卡的性能已经可以媲美入门级的独立显卡,所以不用花费额外的资金购买独立显卡。
2.1.3 集成显卡的缺点
性能相对略低,且固化在主板或CPU上,本身无法更换,如果必须换,就只能换主板。
2.2.1 概述
独立显卡是指将显示芯片、显存及其相关电路单独做在一块电路板上,自成一体而作为一块独立的板卡存在,它需占用主板的扩展插槽(ISA、PCI、AGP或PCI-E)。
2.2.2 独立显卡的优点
单独安装有显存,一般不占用系统内存,在技术上也较集成显卡先进得多,但性能肯定不差于集成显卡,容易进行显卡的硬件升级。
2.2.3 独立显卡的缺点
系统功耗有所加大,发热量也较大,需额外花费购买显卡的资金,同时(特别是对笔记本电脑)占用更多空间。
由于显卡性能的不同对于显卡要求也不一样,独立显卡实际分为两类,一类专门为游戏设计的娱乐显卡,一类则是用于绘图和3D渲染的专业显卡。
2.3.1 概述
核芯显卡是Intel产品新一代图形处理核心,和以往的显卡设计不同,Intel凭借其在处理器制程上的先进工艺以及新的架构设计,将图形核心与处理核心整合在同一块基板上,构成一颗完整的处理器。
2.3.2 核芯显卡的优点
低功耗是核芯显卡的最主要优势,由于新的精简架构及整合设计,核芯显卡对整体能耗的控制更加优异,高效的处理性能大幅缩短了运算时间,进一步缩减了系统平台的能耗。高性能也是它的主要优势。
2.3.3 核芯显卡的缺点
配置核芯显卡的CPU通常价格不高,同时低端核显难以胜任大型游戏。
2.3.4 核心显卡与传统显卡的差别
核芯显卡将图形核心整合在处理器当中,进一步加强了图形处理的效率,并把集成显卡中的"处理器+南桥+北桥(图形核心+内存控制+显示输出)"三芯片解决方案精简为"处理器(处理核心+图形核心+内存控制)+主板芯片(显示输出)"的双芯片模式,有效降低了核心组件的整体功耗,更利于延长笔记本的续航时间。
蓝宝石、华硕、迪兰恒进、丽台、索泰、讯景、技嘉、映众和七彩虹等一些品牌。蓝宝石只做A卡,华硕的A卡和N卡都是核心合作伙伴,相对于七彩虹这类的通路品牌来说,拥有自主研发的厂商在做工方面和特色技术上会更出色一些,以中关村的数据来源,显示目前国内显卡品牌占有率如图 2所示。
图 2 显卡市场占有率
Intel、AMD、NVidia、VIA(S3)、SIS、Matrox、3DLabs。其中独立显卡的市场份额AMD和NVIDIA占有量超过99%,而集显Intel是绝对的老大。但在PC产品中Intel市场占有率最高,如图 3所示。
图 3 GPU市场占有率
目前市场上绝大部分GPU市场份额都是由NVIDIA、AMD和Intel占有,其中NVIDIA和AMD主要生产独立显卡芯片,而Intel主要生产集成显卡和核心显卡芯片。所以本小节主要对这三家GPU进行调研。
GeForce是NVIDIA公司出品的显示芯片的一种系列,用于竞争AMD的Radeon系列显卡。该系列主要涉及桌面型和笔记本型。GeForce系列已经由第1代发展到第11代产品了,其中GeForce系列产品有多种型号,但可以直接通过产品的标识分辨出相应的性能。
表 2 GeForce系列产品
标识 |
解释 |
性能级别 |
Ultra |
NVIDIA的旗舰级产品,为本系列中的最强者; |
1 |
GTX |
其性能介于GTS和Ultra之间。一般为NVIDIA首发的高端产品; |
2 |
GTS |
始终为NVIDIA第三强的产品(GeForce 2 GTS与GeForce 8800GTS均可展示出来),性能处于GTX之下,与GT相比有些模糊; |
3 |
GT |
频率提升版本"GeForce Technology"的缩写,频率和管线都较LE GS SE XT有较大的提升; |
4 |
GS |
相比GT,渲染管线或者显存位宽的缩减,频率一般在GT之下,并且由于规格限制,性能在GT之下; |
5 |
LE |
"Limit Edition"的缩写,表示限制版本,代表某一产系列中的入门级产品,主要是频率和显存位宽均与标准版本相比有一定的下降,如geforce 7300LE; |
6 |
SE |
在NVIDIA卡中不常出现,与LE相似; |
7 |
XT |
"Cost Down"表示降频率版本,将标准版的频率降低,部分产品削减了管线。 |
8 |
Tegra是一款系统单芯片。内建ARM架构的处理器核心、基于GeForce的立体显示核心、影像处理器、音效处理器和图像处理器。由于不支持x86,所以不能运行Windows操作系统,但ARM架构的耗电率则较低,可选择运行Windows Mobile系统。NVIDIA将此芯片定位用于MID或者移动电话。
表 3 Tegra应用的产品
名牌 |
产品 |
GPU |
小米手机 3 (TD) |
|
Tegra 4 |
ZTE Grand Memo U5 |
|
Tegra 3 |
北斗小辣椒 Q1 |
|
Tegra 3 |
天语大黄蜂 Ⅱ 四核勇气版 |
|
Tegra 3 |
Deovo V5 |
|
Tegra 3 |
Quadro是由NVIDIA设计的显示芯片,表示四的倍数,意即四倍的效能。Quadro系列定位于专业绘图工作站领域。主要应用于设计制造、媒体娱乐、科学与医学成像、能源勘探。
? 相比Quadro强调与行业软件的兼容性、稳定性以及高效率。
? 几乎所有Quadro FX系列都通过了AutoCAD认证,可完整支持线框模式的反锯齿,集成一个专为AutoCAD平滑线条所设计的硬件引擎,高效能的Gooch着色器。
? Quadro FX还具备UMA技术,高速的硬件交互作业与双面光照、3D动态剖切技术。
多数Quadro产品的核心实质上与定位于个人领域的GeForce完全相同。但Quadro的价钱要比GeForce贵,所以有客户软改GeForce显卡,利用改版的驱动,他们可得到一张便宜而等价的Quadro显卡。
Tesla(特斯拉)是NVIDIA继专业加速卡QUADRO及娱乐图形卡GeForce系列后,推出的一个全新的产品线,主要应用于于广大科学研究的高性能计算需求。Tesla加速计算平台是加速大数据分析与科学计算的领先平台。该平台把全球最快的GPU加速器与广泛使用的 CUDA并行计算模型结合在一起,它是一个由软件开发者、软件供应商以及数据中心系统 OEM 厂商组成的综合生态系统,旨在加速探索与深入了解。凭借先进的系统管理特性、加速的通信技术以及流行基础架构管理软件的支持,Tesla 平台可为高性能计算专业人士提供所需的工具,使其能够在数据中心轻松地打造、测试和部署加速的应用。
图 4 Tesla与其它GPU和CPU的性能比较
AMD是一家CPU(处理器)生产厂商,AMD处理器与Intel齐名,同为世界两大处理器芯片厂商。不同的是除了生产CPU外,AMD还生产显卡即ATI显卡,俗称A卡。AMD显卡的子品牌有 ATI 和 Radeon ,主要面向三种平台:台式机、笔记本和工作站。
Radeon系列是AMD中的普通显卡,主要应用于台式机和笔记本平台;
表 4 AMD Radeon系列产品
适用于台式机 |
适用于笔记本电脑 |
AMD Radeon™ R9 系列显卡 |
AMD Radeon™ HD 8900M 系列显卡 |
AMD Radeon™ R7 系列显卡 |
AMD Radeon™ HD 8800M 和 8700M 系列显卡 |
AMD Radeon™ HD 8000 系列显卡 |
AMD Radeon™ HD 8600M 和 8500M 系列显卡 |
AMD Radeon™ HD 7990 系列显卡 |
AMD Radeon™ HD 7900M 系列显卡 |
AMD Radeon™ HD 7900 系列显卡 |
AMD Radeon™ HD 7800M 系列显卡 |
AMD Radeon™ HD 7800 系列显卡 |
AMD Radeon™ HD 7700M 系列显卡 |
AMD Radeon™ HD 7700 系列显卡 |
AMD Radeon™ HD 7600M 和 7500M 系列显卡 |
AMD Radeon™ HD 7400M 系列显卡 | |
AMD Radeon™ HD 7300M 系列显卡 |
ATI FirePro系列产品是AMD的高端产品,该序列是专业级图形卡,主要应用于工作站和服务器。
表 5 ATI FirePro系列产品
产品系列 |
显存 |
位宽 |
带宽 |
流处理器 |
浮点值 |
最大分配率 |
AMD FirePro™ W9100 |
16GB |
512 bit |
320 GB/s |
2,816 |
5.24 TFLOPS(单) 2.62 TFLOPS(双) |
4096x2160 |
AMD FirePro™ W9000 |
6GB |
384 bit |
264 GB/s |
4.0 TFLOPs(单) 1.0 TFLOP (双) |
4096x2160 | |
AMD FirePro™ W8000 |
4GB |
256 bit |
176 GB/s |
3.23 TFLOP(单) 806 GFLOP (双) |
4096x2160 | |
AMD FirePro™ W7000 |
4GB |
256 bit |
154 GB/s |
2.4 TFLOPs (单) 152 GFLOPs(双) |
4096x2160 | |
AMD FirePro™ W5000 |
2GB |
256 bit |
102.4 GB/s |
1.3 TFLOPs (单) 79.2GFLOPs (双) |
4096x2160 | |
AMD FirePro™ W5000 DVI |
2GB |
256 bit |
102.4 GB/s |
1.3TFLOPs (单) 79.2FLOPs (双) |
2560x2048 | |
AMD FirePro™ V7900 |
2GB |
256 bit |
160.0GB/s |
1280 |
2560 x 1600 | |
AMD FirePro™ V7900 SDI |
2GB |
256 bit |
160.0 GB/s |
1280 |
2560 x 1600 | |
AMD FirePro™ V4900 |
1GB |
128 bit |
64.0 GB/s |
480 |
2560 x 1600 |
HD Graphics是Intel一系列的集成显示核心。不同于以往集成在芯片组的显示核心,此次显示核心是集成于处理器上,并且拥有独立的品牌,称为"核芯显卡"。在Intel推出HD Graphics以前,Intel的集成显示核心是集成于北桥芯片中,如图 5所示。后来Intel在推出Nehalem微架构以后逐步推行单芯片组设计——北桥大部分集成于处理器上,小部分北桥的功能另外集成于剩下的南桥芯片内,是为Intel官方所谓的"PCH单芯片"(Platform Controller Hub)设计。HD Graphics经过了四代的发展,如表 6所示。
图 5 集成于北桥的GPU
表 6 HD Graphics 产品
代数 |
时间 |
架构 |
代表产品 |
第1代 |
2010/01 |
Nehalem |
HD Graphics 1000 |
第2代 |
2011/01 |
Sandy Bridge |
HD Graphics 2000(6个运行单元) HD Graphics 3000(12个运行单元) |
第3代 |
2012/04 |
Ivy Bridge |
HD Graphics 2500(6个运行单元) HD Graphics 4000(16个运行单元) |
第4代 |
2013/06 |
Haswell |
HD Graphics 5200 (40个处理单元,板载缓存), HD Graphics 5100/5000 (40个处理单元) HD Graphics 4200/4400/4600 (20个处理单元) |
Iris Graphics为英特尔第5代集成显卡,代号为GT2/3/3e,中文名为锐炬。和上代产品Ivy Bridge一样采用22nm架构,对PCI-E 3.0总线、HT超线程技术、Turbo Boost动态加速技术、QPI总线进行了升级优化,预计CPU性能提升10%,集成的HD Graphics 4600核芯显卡则有大幅升级,性能提升两倍,支持DX11.1与Open CL 1.2、优化了3D性能,支持HDMI、DP、DVI、VGA接口标准,可以实现三屏独立输出。
表 7 Iris Graphics系列产品
级别 |
核显型号 |
中文名 |
代表产品 |
用途 |
顶端 |
Iris Pro Graphics 5200 |
锐炬Pro 5200 |
H系列 |
游戏笔记本 |
高端 |
Iris Graphics 5100 |
锐炬 5100 |
U系列 |
标准超级本/超薄本 |
中端 |
Iris Graphics 5000 |
HD5000核心显卡 |
U系列 |
变形超极本 |
低端 |
Iris Graphics 4200/4400/4600 |
HD4x00核心显卡 |
M系列 |
普通笔记本 |
顶端 |
IrisGraphics 6200/6100 |
锐炬6200/6100 |
U系列 |
游戏台式机/游戏笔记本 |
高端 |
Iris Graphics 6000 |
锐炬6000 |
U系列 |
游戏笔记本 |
中端 |
Iris Graphics 5500 |
锐炬5500 |
U系列 |
标准笔记本 |
低端 |
Iris Graphics 5300 |
锐炬5300 |
M系列 |
超薄本/变形超极本 |
英持尔在2012年推出期待已久的超级电脑芯片Xeon Phi,它与英特尔其它产品线迥然不同,Phi产品家族主要目标是提供高性能计算,它是对科学系统增长性趋势的呼应,英特尔将大量的工作转到了一块名叫"加速器"或者"协处理器"的附属芯片。许多芯片将这些工作交给图形处理器,也就是GPU,GPU用来渲染图片和视频游戏。英特尔新芯片更容易编程,因为新芯片的技术架构和之前用在服务器、超级电脑的基本技术构建块相同。
表 8 Xeon Phi 产品
目前的GPU厂商都生产多种应用平台产品,基本都有有台式机、笔记本、高性能计算、工作站和服务器等。由于产品的价格和性能差异非常大,所以本节只以性能为基准而对产品进行比较和推荐。
目前的高性能计算平台可以分为两种:CUDA和OpenCl。
CUDA,是显卡厂商NVIDIA推出的运算平台,通过该架构使GPU能够解决复杂的计算问题。所以支持该计算平台的主要是NVIDIA的产品。现在,该架构现已应用于GeForce®(精视)、ION(翼扬)、Quadro以及Tesla GPU等产品,其中支持CUDA的产品型号可参考附录1。
若为高性能计算而选用的GPU,那么首推NVIDIA Tesla系列产品,Tesla是NVIDIA为高性能计算和云计算推荐的系列,如下图所示的运行结果。
OpenCL是一个为异构平台编写程序的框架,最初是由苹果公司开发,并在与AMD,IBM,英特尔和nVIDIA技术团队的合作之下初步完善。此异构平台可由CPU,GPU或其他类型的处理器组成。所以AMD、Intel和NVIDIA公司产品都有所支持。对OpenCL支持产品系列可查看附录2。
若为高性能计算而选购OpenCL平台的GPU,那么推荐采用AMD FirePro系列的GPU,如表 9所示AMD和NVIDIA两款产品性能相近,但支持的平台不一样。
表 9 W9100与K80比较
|
AMD W9100 |
NVIDIA k80 |
GPU memory |
16GB |
24 GB |
memory interface |
512-bit |
384bit |
memory bandwidth |
320 GB/s |
480 GB/s |
stream processors |
2,816 |
2,880 |
peak single-precision |
5.24 TFLOPS |
5.6 TFLOPS |
peak double-precision |
2.62 TFLOPS |
1.87 TFLOPS |
support |
OpenCL |
CUDA |
若是桌面平台的应用,那么推荐AMD和NVIDIA产品,相比Intel,AMD和NVIDIA的性能要优越很多,并且性价比也高。而如果为移动平台选购,那么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购三个品牌的产品。由于GPU的性能越高,价格和相应更高,所以对显卡的选购,可根据性价比进行选择。如下图是Pconline提供的数据。
附录
附录1:CUDA支持平台
GPU |
Compute Capability |
Tesla Workstation Products | |
Tesla K80 |
3.7 |
Tesla K40 |
3.5 |
Tesla K20 |
3.5 |
Tesla C2075 |
2 |
Tesla C2050/C2070 |
2 |
Tesla Data Center Products | |
Tesla K80 |
3.7 |
Tesla K40 |
3.5 |
Tesla K20 |
3.5 |
Tesla K10 |
3 |
Tesla M20xx |
2 |
Quadro Desktop Products | |
Quadro K6000 |
3.5 |
Quadro K5200 |
3.5 |
Quadro K5000 |
3 |
Quadro K4200 |
3 |
Quadro K4000 |
3 |
Quadro K2200 |
5 |
Quadro K2000 |
3 |
Quadro K2000D |
3 |
Quadro K620 |
5 |
Quadro K600 |
3 |
Quadro K420 |
3 |
Quadro 410 |
3 |
Quadro Plex 7000 |
2 |
Quadro K5100M |
3 |
Quadro K500M |
3 |
Quadro K4100M |
3 |
Quadro K3100M |
3 |
Quadro K2200M |
5 |
Quadro K2100M |
3 |
Quadro K1100M |
3 |
Quadro K620M |
5 |
Quadro K610M |
3.5 |
Quadro K510M |
3.5 |
NVS 5400M |
2.1 |
NVS 5200M |
2.1 |
NVS 4200M |
2.1 |
CUDA-Enabled GeForce Products | |
GeForce GTX TITAN X |
5.2 |
GeForce GTX TITAN Z |
3.5 |
GeForce GTX TITAN Black |
3.5 |
GeForce GTX TITAN |
3.5 |
GeForce GTX 980 Ti |
5.2 |
GeForce GTX 980 |
5.2 |
GeForce GTX 970 |
5.2 |
GeForce GTX 960 |
5.2 |
GeForce GTX 780 Ti |
3.5 |
GeForce GTX 780 |
3.5 |
GeForce GTX 770 |
3 |
GeForce GTX 760 |
3 |
GeForce GTX 750 Ti |
5 |
GeForce GTX 750 |
5 |
GeForce GTX 690 |
3 |
GeForce GTX 680 |
3 |
GeForce GTX 670 |
3 |
GeForce GTX 660 Ti |
3 |
GeForce GTX 660 |
3 |
GeForce GTX 650 Ti BOOST |
3 |
GeForce GTX 650 Ti |
3 |
GeForce GTX 650 |
3 |
GeForce GTX 560 Ti |
2.1 |
GeForce GTX 550 Ti |
2.1 |
GeForce GTX 460 |
2.1 |
GeForce GTS 450 |
2.1 |
GeForce GTS 450* |
2.1 |
GeForce GTX 590 |
2 |
GeForce GTX 580 |
2 |
GeForce GTX 570 |
2 |
GeForce GTX 480 |
2 |
GeForce GTX 470 |
2 |
GeForce GTX 465 |
2 |
GeForce GT 740 |
3 |
GeForce GT 730 |
3.5 |
GeForce GT 730 DDR3,128bit |
2.1 |
GeForce GT 720 |
3.5 |
GeForce GT 705* |
3.5 |
GeForce GT 640 (GDDR5) |
3.5 |
GeForce GT 640 (GDDR3) |
2.1 |
GeForce GT 630 |
2.1 |
GeForce GT 620 |
2.1 |
GeForce GT 610 |
2.1 |
GeForce GT 520 |
2.1 |
GeForce GT 440 |
2.1 |
GeForce GT 440* |
2.1 |
GeForce GT 430 |
2.1 |
GeForce GT 430* |
2.1 |
GeForce Notebook Products | |
GeForce GTX 980M |
5.2 |
GeForce GTX 970M |
5.2 |
GeForce GTX 965M |
5.2 |
GeForce GTX 960M |
5 |
GeForce GTX 950M |
5 |
GeForce 940M |
5 |
GeForce 930M |
5 |
GeForce 920M |
5.2 |
GeForce 910M |
5.2 |
GeForce GTX 880M |
3 |
GeForce GTX 870M |
3 |
GeForce GTX 860M |
3.0/5.0(**) |
GeForce GTX 850M |
5 |
GeForce 840M |
5 |
GeForce 830M |
5 |
GeForce 820M |
2.1 |
GeForce GTX 780M |
3 |
GeForce GTX 770M |
3 |
GeForce GTX 765M |
3 |
GeForce GTX 760M |
3 |
GeForce GTX 680MX |
3 |
GeForce GTX 680M |
3 |
GeForce GTX 675MX |
3 |
GeForce GTX 675M |
2.1 |
GeForce GTX 670MX |
3 |
GeForce GTX 670M |
2.1 |
GeForce GTX 660M |
3 |
GeForce GT 750M |
3 |
GeForce GT 650M |
3 |
GeForce GT 745M |
3 |
GeForce GT 645M |
3 |
GeForce GT 740M |
3 |
GeForce GT 730M |
3 |
GeForce GT 640M |
3 |
GeForce GT 640M LE |
3 |
GeForce GT 735M |
3 |
GeForce GT 635M |
2.1 |
GeForce GT 730M |
3 |
GeForce GT 630M |
2.1 |
GeForce GT 625M |
2.1 |
GeForce GT 720M |
2.1 |
GeForce GT 620M |
2.1 |
GeForce 710M |
2.1 |
GeForce 705M |
2.1 |
GeForce 610M |
2.1 |
GeForce GTX 580M |
2.1 |
GeForce GTX 570M |
2.1 |
GeForce GTX 560M |
2.1 |
GeForce GT 555M |
2.1 |
GeForce GT 550M |
2.1 |
GeForce GT 540M |
2.1 |
GeForce GT 525M |
2.1 |
GeForce GT 520MX |
2.1 |
GeForce GT 520M |
2.1 |
GeForce GTX 485M |
2.1 |
GeForce GTX 470M |
2.1 |
GeForce GTX 460M |
2.1 |
GeForce GT 445M |
2.1 |
GeForce GT 435M |
2.1 |
GeForce GT 420M |
2.1 |
GeForce GT 415M |
2.1 |
GeForce GTX 480M |
2 |
GeForce 710M |
2.1 |
GeForce 410M |
2.1 |
附录2:OpenCL支持平台
厂商 |
系列 |
型号 |
OpenCL | ||
NVIDIA |
Geforce |
9000 |
100 |
200 |
1.1 |
800 |
900 |
8000 | |||
300 |
400 |
500 | |||
600 |
700 |
||||
AMD |
Radeon R9 |
295X2 |
290X |
290 |
1.0 |
285 |
280X |
280 | |||
270X |
270 |
| |||
FURY X |
FURY |
390X |
2.0 | ||
390 |
380 |
370 | |||
Radeon R7 |
360 |
265 |
260X |
1.0 | |
260 |
250X |
250 | |||
240 |
|
| |||
Radeon HD 7990 |
7950 |
7970 |
7970 |
1.2 | |
Radeon HD 7800 |
7850 |
7870 |
1.2 | ||
Radeon HD 7700 |
7730 |
7750 |
7770 |
1.2 | |
7790 |
|
|
1.2 | ||
Radeon HD |
7900M |
7800M |
7700M |
1.2 | |
7600M |
7500M |
7400M |
1.2 | ||
7300M |
1.1 | ||||
FirePro |
W9100 |
W8100 |
W7100 |
2.0 | |
W5100 |
2.0 | ||||
W9000 |
W8000 |
W7000 |
1.2 | ||
W5000 |
W5000 DVI |
W4100 |
1.2 | ||
W2100 |
1.2 | ||||
V7900 |
V7900 SDI |
1.1 | |||
Intel |
HD Graphics |
5500 |
5600 |
6000 |
2.0 |
5300 |
1.2 | ||||
5000 |
4600 |
4400 |
1.2 | ||
4200 |
1.2 | ||||
Iris Graphics |
6100 |
6200 |
2 | ||
Iris Pro Graphics |
5200 |
5100 |
1.2 | ||
Pentium Processor |
3805U |
3825U |
1.2 | ||
Celeron Processor |
3755U |
3205U |
3765U |
1.2 | |
3215U |
1.2 | ||||
Pentium Processor with Intel HD Graphics |
3558U |
3560M |
3561Y |
1.2 | |
G3220 |
G3220T |
G3240 |
|||
G3240T |
G3250 |
G3250T |
1.2 | ||
G3258 |
G3320TE |
G3420 |
1.2 | ||
G3420T |
G3430 |
G3440 |
1.2 | ||
G3440T |
G3450 |
G3450T |
1.2 | ||
G3460 |
1.2 | ||||
Pentium Processor with Intel HD Graphics |
3550M |
3556U |
3560Y |
1.2 | |
Celeron Processor with Intel HD Graphics |
2957U |
2961Y |
2970M |
1.2 | |
2981U |
G1820 |
G1820T |
|||
G1820TE |
G1830 |
G1840 |
|||
G1840T |
G1850 |
||||
Celeron Processor with Intel HD Graphics |
2000E |
2002E |
2950M |
1.2 | |
2955U |
2980U |
原文:http://www.cnblogs.com/hlwfirst/p/5003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