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软件开发过程文档遭遇了鸡肋一样的境遇。
目前敏捷软件开发过程非常流行。相对于软件开发过程文档,敏捷软件开发过程更加重视可运行的程序。
关于软件开发过程文档,两个极端都是不可取的:一是严格要求过程文档,把过程文档作为开发过程的一个必然输出,而不考虑文档是否真正的起作用,即“过度文档”。二是完全放弃文档,不进行任何的记录。“过度文档”偏离软件开发的实质,会造成人力的极大浪费;放弃文档则会丢失开发中的关键信息,不利于产品后期的维护。
我们需要在上面两者之间做一个权衡。这里可以引用“二八定律”:用20%的文档,记录80%的内容。这样用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价值。
20%的文档要记录那些东西?
1、产品需求描述。
毋容置疑,这是最重要的一个信息。关于产品需求描述,可以写两个文档,一个是需求的整体描述;一个是功能特征表文档。功能特征表对整体需求进行分解,便于后期跟踪需求。
2、软件架构描述,软件实体作用及相互联系。
系统整体结构描述,包括系统包括多少实体,每个实体的作用,实体间的交互机制等。一般要配备图形说明。
3、程序内部结构,逻辑模块,交互。
软件实体内部逻辑模块的划分,各个模块的作用,以及各个模块间的交互机制。
4、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表达,字段的设计。
5、通信协议。
软件实体间交互消息描述,比如,SIP,XML等。
6、关键数据结构函数。
能够反映软件实体逻辑结构的关键数据结构定义,函数。
7、复杂问题解决方案。
对于复杂需求的解决,需要多个软件实体,或者多个逻辑模块交互实现。这些方案非常值得记录,可以方便后续产品的维护。
文档写作时间可以灵活一些,可以在项目开发过程中进行,如果开发进度非常紧张,也可以开发完成后在补充文档。如果维护过程中,对产品进行了大的更改,要及时的刷新文档,保持文档与程序的同步。
写文档过程中,文档的内容要放在首位,不可以在美工,格式上浪费过多的时间。
原文:http://www.cnblogs.com/yingchuanxiaoge/p/5024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