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1号,礼拜一,早6点从白云宾馆出门,风雪已停,但云雾未散,摸黑上顶。路上已有行人,打着手电筒或手机照明,伴着这漆黑的夜里微弱的灯光星星点点地往光明顶爬去。在走错两小段路后,我随着一对香港中年夫妇,
6点20分爬到了海拔1860米的光明顶最东端,已有10人在等待观赏日出,其中有早到的小朋友说已等了好久。随后有许多游客陆续到达,我们这些先到者占据了有利地形,扶着栏杆,静等日出,只是云雾很浓,不知能否如愿。
光明顶是黄山主峰之一,位于黄山中部,海拔1860米,为黄山第二高峰,与莲花、天都峰并称黄山三大主峰。因为这里高旷开阔,日光照射久长,故名光明顶。在金庸先生小说《倚天屠龙记》中为明教所在地。
今日光明顶没有刮风,并不觉得冷。大家默默注视着东方,谁知天顶首先闪烁出光亮,一颗明亮的星星划过苍穹,昭示着光明即将来临。但风起云涌,四周又陷入昏暗。偶尔正在飘逸的云稍微单薄或低位的话,正东方就显露出淡淡的橙红,但太阳是未露面的。每当这种微亮的场景闪现时,大家就惊呼“来了,来了”,但稍纵即逝,惊叹后,有人提议:每人深吸一口气,把云雾吹散吧。山间之风前来助阵,云雾飞渡地更快了。太阳也努力穿透厚厚云层的遮挡,首先把白云镶上金边,又偶尔如同一粒鸭蛋黄悬挂远方天际后又消失得无影踪,但这轮圆日却在酝酿中,积攒了更多能量后,再次散发出更加明亮的光芒,浮云像被燃烧起来一样,红火耀眼。终于,新生的力量战胜一切,高空拨云见日,云开雾散,万道光芒照射到奇峰与低层的云海上,万物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
日出后,云海奇观隆重登场。 铺海之云,才能被人们称作叹为奇观的云海。此时展现的黄山云海气势磅礴,壮丽恢宏。云雾在山峦间穿行,十分活跃,时而上行,时而下坠,时而回旋,时而舒展,聚集在山腰的云层最厚实稳定,从最高的山峰俯瞰,低处如波涛翻滚,白浪连绵,露出头的山峰如海浪中的仙岛,美轮美奂,如梦如幻,叹为观止。
(待续)
在光明顶欣赏日出与云海,依依不舍,无奈返回上海的旅游车已经约好
下午3点在山脚汤口接人,过时不候,只能一步三回头地下山。
8点40分从白云宾馆退房,开始返程。快步翻越鳌鱼峰后,9点通过鳌鱼洞,此洞深5米,顺着节理面崩塌的花岗岩堆积成。人俯首通行时仿佛从鱼肚穿过。9点20爬上百步云梯,此梯虽然步数不多,但在岩石上开凿而成,陡峭难行,见一游客手脚并用,匍匐爬升。云梯上端各有一石,如龟如蛇,因为位于莲花峰脚底,又名“龟蛇守莲花”。此处向上石阶通往莲花峰,可惜已经封闭无法登顶。
莲花峰是黄山风景区境内第一高峰,海拔1864米,为36大峰之首,位于鳌鱼峰与登山步道玉屏楼之间。莲花峰险峻高耸,气势雄伟。因主峰突兀,小峰簇拥,宛若新莲初开,仰天怒放,故得此名。明代吴怅曾有诗赞“一种青莲吐绛霞,亭亭玉立净无瑕。遥看天际浮云卷,露出峰顶十丈花。”比喻得形象生动。古人曾认为天都峰是黄山最高峰,明代徐霞客指出莲花峰才是黄山最高峰,他在游记中说:莲花峰“居黄山之中,独出诸峰之上”,“即天都亦俯首矣”。他仅凭目测便能得出如此正确的结论,却有功力与眼光。在南面玉屏方向的游客若想登莲花峰顶可从1997年所修的新道出发,不少磴道都是用钢筋水泥在悬崖绝壁之上修建而成,让人望而生畏。当北坡刮大风时,让人心惊肉跳,不过此道防护完备,比较安全,登顶是有惊无险。
继续下山,
9点40分见到了右手边的海拔1776米的莲蕊峰,只是上升的云雾遮挡了这座莲花峰姊妹的倩影,只好从古诗“花开十丈照峰头,露褪红衣烂不收。太乙真人多逸兴,稳眼一叶泛中流。”中想象其风采。9点50来到挺拔的迎客松,此处面朝南海,背靠玉屏,左手天都,右手莲花。天都峰古称“群仙所都”,意为天上都会,故取此名。峰顶平如掌,有“登峰造极”石刻。其峰体拔地摩天,险峭峻奇,虽然高度不及光明顶和莲花峰,但卓立地表1810米,是黄山群峰之中最为雄伟壮观,最为奇险的山峰。相传诗僧释岛云是最早登天都的人,其诗“盘空千万仞,险若上丹梯。通入天都里,回看鸟道低。”道出了天都的险峻。如今,莲花峰和天都峰两座山峰是轮流开放的,轮换周期为5年。2014年4月1日起,莲花峰进入新一轮的封闭轮休封山期,天都峰开放。但2015年12月1日起天都峰进入冬季维护期,暂停对游人开放,根据惯例,此次“冬眠”后将于明年三四月份重新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