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详细

ANSI与Unicode的转换

时间:2015-12-27 23:26:05      阅读:270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最近遇到中文路径访问的问题,又重新学习了一遍ansi与Unicode的知识,博文记录下来以供后续参考。

 

ANSI 编码

ANSI一种字符代码,为使计算机支持更多语 言,通常使用0x80~0xFF 范围的2 个字节来表示1 个字符。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制定了不同的标准,由此产生了GB2312、GBK、GB18030、Big5、Shift_JIS 等各自的编码标准。 这些使用多个字节来代表一个字符的各种汉字延伸编码方式,称为ANSI 编码。

 

关于MBCS字符集(Multi Byte Character System):GB2312、GBK等编码被称为MBCS,MBCS同ASCII是完全兼容的。对于前ASCII的128个字符,在MBCS字符集下有完全相同的编码,而汉字等字符用多个字节存储。也意味着MBCS下,字符的长度有可能有1个字节的,也有多个字节的。

 

所以ANSI编码其实是一个统称,不同的语言使用不同的编码规范,并没有跨语言统一编码。比如 windows7 notepad记事本保存的时候,在弹出对话框的下方有“编码”下拉框,默认是“ANSI”,也可以选择“Unicode”(其实是UTF-16)和 “UTF-8”。如果选择了ANSI,那么实际使用的编码规范就跟你的操作系统版本强相关了,如果是简体中文的windows就会用GBK标准。

 

Unicode编码

就是把地球上所有的语言的符号,都用统一的字符集来表示,一个编码真正做到了唯一。Unicode只是确定了字符的二进制编码,但并没有确定字符存储的具体实现方式。比如UTF-8 ,UTF16是常见的Unicode实现方式。

 

UTF-8编码是变长的,一个字符可能是1个字节,2个字节,3个字节或者4个字节长。一般来说,欧洲的字母字符长度为1到2个字节,而亚洲的大部分字符则是3个字节,附加字符为4个字节长。Unix平台中普遍支持UTF-8字符集,HTML和大多数浏览器也支持UTF-8。

 

UTF-16编码的字符,要么是2个字节,要么是4个字节表示的。windows2000以上版本使用UTF-16,老版本windows用的ANSI。

 

VC下的格式转换

ANSI字符串转Unicode(windows下对应UTF-16编码)
在vc工程选择unicode编译的情况下,如果是字符串常量可以直接使用L和_T or _TEXT宏,也可以使用wsprintf函数进行转换(需要引用Windows.h)。
    TCHAR szW[100];  
    //all strings are Unicode  
    swprintf(szW,L"%s",L"Unicode Str中文");  
    CString name = _T("Report.txt");  
      
    //ANSI to Unicode,wsprintf可以直接用,使用大写的%S  
    
//注意swprintf函数是不行的,据说要先加setlocale(LC_CTYPE, "chs")语句  
    wsprintfW(szW,L"%S","Unicode Str中文"); 

 

如果是字符串变量,使用ATL 提供的字符转换宏会比较方便,也可以使用wsprintf函数。
    char buff[512];  
    //获取工作目录的路径,ANSI编码,路径中的中文字符占用2个字节  
    std::string s_currPath = _getcwd(buff,512);  
      
    TCHAR szW[512];  
    USES_CONVERSION;  
    //注意使用A2W宏,不可直接调用swprintf_s(szW,512,L"%S",...)  
    swprintf_s(szW,512,L"%s",A2W(s_currPath.c_str()));  
    //wsprintf可以直接使用
    wsprintfW(szW,L"%S",s_currPath.c_str()); 

 

Unicode转ANSI
和上面类似,使用ATL的宏W2A即可。或者使用wsprintfA(sA, "%S", L"中文"),其中sA是char数组。
另外,转换还可以使用功能更强大的WideCharToMultiByte函数和MultiByteToWideChar函数。

 

C++11与Unicode
C++11对Unicode提供了语言级别和库级别的支持,可以进行Unicode下不同编码方式的转换,我也没玩过,可以参考这篇blog:

 

ANSI与Unicode的转换

原文:http://www.cnblogs.com/pop-lar/p/5081101.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留言反馈 - 联系我们:wmxa8@hotmail.com
© 2014 bubuko.com 版权所有
打开技术之扣,分享程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