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lvalue估计来源于left value。 在赋值语句中lvalue = rvalue;位置处于左边。就是可以修改的值。
- rvalue估计来源于right value。处于赋值语句右边,是只读的不可修改的值。
- lvalue是可以赋值的,说明它是一个变量,它在内存中一定存在,一定有地址。所以&lvalue是有效的,能取到在内存中的地址。
访问lvalue一定会导致CPU访问存储器(相对较慢的操作)。
lvalue的例子:
- int a;
- a = 10;
- int* p = &a;
- &a = 0;
-
rvalue是不可以赋值的,它不是一个变量,在内存中没有存在,没有地址。它要么是存在于CPU的寄存器中,要么是存在于指令中(立即数)。所以只要对rvalue取地址,那么就一定是错误的(编译器会抱怨的)。
访问rvalue不会导致CPU访问存储器(对立即数和寄存器的访问很快)。
rvalue的例子:
- int a;
- a = 10;
- 10 = a;
- int foo()
- {
- return 0;
- }
- int b = foo();
- int* p = &foo();
- void bar(int& i)
- {
- }
- bar(foo());
- 函数的返回值是rvalue,对于返回int, char 等这样最基本的类型,是通过CPU寄存器返回的,因此返回值没有地址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函数返回的是一个用户自定义类型的对象,肯定不可能通过寄存器来返回这个对象值的(寄存器大小数量都有限,对象的大小可以非常大),那究竟是怎样返回对象的呢?
- class UDT
- {
- int data[100];
- public:
- UDT()
- {
- printf("construct/n");
- }
- BBB& operator = (BBB& )
- {
- printf("operator =/n");
- return *this;
- }
- };
- UDT foo()
- {
- return UDT();
- }
- void main()
- {
- UDT obj = foo();
- }
左值和右值
原文:http://www.cnblogs.com/dreamgym/p/5136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