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文档由各种元素组成。比如,p、table、span等等。每个元素都会对文档的表现有所影响。CSS中,每个元素都会生成一个框(传说中的盒子),其中包含元素内容。
元素可以根据它的创建方式分为两种:替换元素和非替换元素。创建方式会对盒模型的表现有所影响,后续的笔记中会看到。
- 替换元素:这种元素的内容部分并非由文档直接显示,而是用其他内容来替换。最常见的替换元素img,它是由文档本身之外的一个图片文件来替换的。input也是替换元素,是根据类型的值来决定内容是什么,有时内容被替换成单选钮,有时是文本输入框。
- 非替换元素:大部分HTML元素都是非替换元素,内容由浏览器在元素本身生成的框中显示。比如,span。
根据元素的显示角色分为两种:块级元素和行内元素。
- 块级元素:会生成一个元素框,并填充其父级元素的内容区,旁边不能有其他元素。当然这是在默认情况下,有浮动定位设置另说。其中,列表项有个特殊的表现,没错,就是会有标记符,这个标记符会“关联”到元素框
- 行内元素:在文本行内生成元素框,不会打断这行文本。
CSS权威指南学习笔记 —— HTML元素分类
原文:http://www.cnblogs.com/aruna/p/5140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