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中数据模型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又是如何诞生出更加先进有效的数据模型?为了了解这个问题,以
观赏鱼作为例子。
在野生水域里,是很难接近鱼的,这是因为它知道“看到人不跑就是死亡”类似这样的数据模型。但是在
公园里的水池里,鱼会主动接近人,我们称之为条件反射。这个条件反射是优秀的,是智能的,因为这种
数据模型清晰的表明,它这么做会饱餐一顿而且没有危险。如果这种行为延续万年,生物进化就会将这种
数据模型写进DNA,从而表现出先天能力。
那么这种智能行为是如何运作的?
第一个给水池里的鱼喂食的人,坐在了水池边,很多鱼都看到了他,鱼的大脑根据“看见人不跑就是死亡
”结合当前数据,快速响应肢体逃跑。这个时候的鱼,大脑里除了这条数据模型之外,别无其它,自然而
然会逃跑。但是总有几个可爱的小鱼,因为头脑里没有这种关系模型,又或者受到了其它关系模型的加入
,比如胆大的性格,好奇等等促使其不会做出逃跑的动作(推理)。人开始投食,一些鱼通过感官器察觉
到了食物的气味,自然而然会取食。在享受了美食后,大脑十分高效的记忆了这段抽象数据:掉下了东西
,这个东西是食物,上面有人类。这里有个重点,就是这种记忆非常非常高效。这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
使得生物能够很好记住有益于生存的数据模型,也记住另外诸如运到天敌的数据模型,生物的进化之所以
把这种能力写入天赋,是因为这种能力非常非常有益于生存。进化论讲的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到了
这一步,鱼会很开心。当人在投入东西下来,鱼有检测到了掉下来的是食物,这样通过刚建立起来的数据
模型和当前场景数据,大脑运算出了结果,指引行为。然后大脑会提高数据模型的准确度。关于数据模型
准确度已经阐述过。当人再次抬手时,不用等到掉下食物这个环节,鱼已经运算出了将来的结果,会早早
地游出水面,等待食物。一次又一次的重复,使得数据模型的准确度一次次被提高。
现在要回答第二个问题。如果数据模型就只有最先的那一个,那就不高效了。为什么了,因为越往后
,鱼是不会从头到尾再那么仔细的思考了。无数次的动作指向唯一的结果,聪明的大脑为什么还要那么费
神的去思考。所以当人再次来到鱼池边时,那些“懂事”的鱼会立刻又过来,不假思索的吞噬掉下来的东
西,哪怕那是人类的口水。大脑这种先天能力,很容易被利用,孙子兵法里就有“先麻木敌人,而后行动
”的类似方法,就是利用了大脑的这种能力。那么现在我们继续用鱼来阐述第二个问题。
每当人来到池边喂食,鱼都会聪明的游过来享用,但是伴随着同类之间竞争的加剧,大脑必须寻求新
的方案已获得更多的食物。鱼通常会游到水面,靠近人的地方,不假思索的吞噬掉下之物。不知道大家有
没有注意到,其实新的先进模型已经产生了。就是从原先“有人-》扔东西-》检测到食物”这个模型,进
化成“有人-》必定掉食物”。很显然第二个模型先进的多,第二个模型会让鱼比同类获得食物的几率更
大。但是我有个疑问,到底是现有数据模型然后才有行为,还是有了行为,才有数据模型?也许鱼的大脑
根本就没有人这么聪明,所有的鱼都只是知道第一种模型。但是有些可爱的小鱼,偶然间接住了掉下来的
东西,然后才产生了第二种数据模型。这是先行为后模型的情况。但如果因为竞争的加剧,大脑主动的思
考到了第二种模型,那么这就是先思维而后行动了。不管是哪种逻辑顺序,即便是我无法找到案例来佐证
,我都认为是对的,在引擎的设计中都要考虑进去。我之所以这么想,是因为大脑的思维中,没有什么是
绝对正确的,也没有绝对错误。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生存。
这个案例中还有个结论没有详细阐述,就是相似数据模型的选择。待续。类人脑智能引擎(4)-创造更先进的模型数据。,布布扣,bubuko.com
类人脑智能引擎(4)-创造更先进的模型数据。
原文:http://blog.csdn.net/u014141234/article/details/23696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