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时候,类被定义成一个独立的程序单元。在某些情况下,也会把一个类放在另一个类的内部定义,这个定义在其他类内部的类就被称为内部类,包含内部类的类也被称为外部类。
class Outer { private int a; public class Inner { private int a; public void method(int a) { a++; //局部变量 this.a++; //Inner类成员变量 Outer.this.a++; //Outer类成员变量 } } }
一般做法是在Outer中写一个返回Inner类对象的方法
public Inner getInner()
{ return new Inner(); }
在其他类中使用内部类:
Outer outer = new Outer(); Outer.Inner inner = outer.getInner(); //或者Outer.Inner inner = outer.new Inner();
static内部类的使用:
Outer.Inner inner = new Outer.Inner();
局部内部类(一般发生在方法中定义的匿名内部类)不能访问外部类方法中的局部变量,除非变量被声明为final类型
1. 所谓“局部内部类”就是定义在外部类成员方法内部的类,其访问同一个方法中的局部变量,局部变量必须要用final修饰。
2. 原因是编译程序实现上的困难:内部类对象的生命周期会超过局部变量的生命周期。局部变量的生命周期:当该方法被调用时,该方法中的局部变量在栈中被创建,当方法调用结束时,退栈,这些局部变量全部死亡。而内部类对象生命周期与其它类一样:自创建一个局部内部类对象,系统为该对象分配内存起,直到没有引用变量指向分配给该对象的内存为止,它才会死亡(被JVM垃圾回收)。所以完全可能出现的一种情况是:成员方法已调用结束,局部变量已死亡,但局部内部类的对象仍然活着。
3. 如果局部内部类的对象访问了同一个方法中的局部变量,就要求只要局部内部类对象还活着,那么栈中的那些它要所访问的局部变量就不能“死亡”。
4. 解决方法:局部内部类对象可以访问同一个方法中被定义为final类型的局部变量。定义为final后,编译程序的实现方法:将所有的局部内部类对象要访问的final类型局部变量,都拷贝成为该内部类对象中的一个数据成员。这样,即使栈中局部变量已死亡,但被定义为final类型的局部变量的值永远不变,因而局部内部类对象在局部变量死亡后,照样可以访问final类型的局部变量,因为它自己拷贝了一份,且与原局部变量的值始终一致。
最后,从Java 8开始这个限制被取消了,Java 8更加智能:如果局部变量被匿名内部类访问,那么该局部变量相当于自动使用了final修饰。
参考资料:http://blog.csdn.net/craigyang/article/details/4680506
为什么匿名内部类只能访问其所在方法中的final类型的局部变量?
原文:http://www.cnblogs.com/eniac12/p/5240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