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详细

学习笔记(第二周)

时间:2016-03-06 18:57:20      阅读:171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一、电机发展简史

     阅读材料后,了解到电机发展大体上分为三个时期:1、直流电机的产生和形成时期,2、交流电机的形成时期,3、电机理论、设计和制造工艺逐步完善时期。其中代表性的事件有:1821年,法拉第发现载流体在磁场内受力现象,1831年,法拉第又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1888年,台斯拉与弗拉里斯发明感应电动机;1971年,勃拉舒克与海斯提出交流电机的“矢量变换控制”。有一个问题是:交流电频率为何定在50Hz-60Hz,上网查阅后发现:频率不能太低的原因:变压器能效率高,电动机可以个头小功率大。频率不能太高的原因:线路和设备可以损耗小,发电机转速不必过高。所以根据经验和习惯,我们的电能就被定在在50或60Hz。

 

二、《系统动力学:机电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第二章

     阅读材料后了解到主要内容就是将一些典型的子系统和元件串联形成通口和键,则通口处的势变量与流变量就变得相同,且它们的乘积等于功率:P(t)=e(t)*f(t)。

 

三、仿真

本次仿真在老师给的模型的基础上将电枢绕组的电感考虑进去,电感L=10,电动机的电压方程变为u=i*R+Ke*n+L*der(i),编程如下

技术分享

 

技术分享

技术分享

由于加入电感因素,本因电感的存在电流在一开始不可能增长太快,故上图有问题。经过重新探索得到下图

技术分享

在通电的一开始,电流不能瞬时增加 ,此时反电动势E和驱动转矩Tm均为0,启动电压几乎全部加载在电感的反电动势上。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Tm和i,都是短时间升到一个较高的值再缓慢下降,满足要求。在t=10s时转速n趋于平缓,最终趋于定值。

 

学习笔记(第二周)

原文:http://www.cnblogs.com/wzh111/p/5248057.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留言反馈 - 联系我们:wmxa8@hotmail.com
© 2014 bubuko.com 版权所有
打开技术之扣,分享程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