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冒泡排序
冒 泡排序就是把小的元素往前调或者把大的元素往后调。比较是相邻的两个元素比较,交换也发生在这两个元素之间。所以,如果两个元素相等,我们不会无聊地把他 们俩交换;如果两个相等的元素没有相邻,那么即使通过前面的两两交换把两个相邻起来,这时候也不会交换,所以相同元素的前后顺序并没有改变,所以冒泡排序 是一种稳定排序算法。【冒泡排序可谓是最经典的排序算法了,它是基于比较的排序算法,时间复杂度为O(n^2),其优点是实现简单,n较小时性能较好。】
算法原理:
相邻的数据进行两两比较,小数放在前面,大数放在后面,这样一趟下来,最小的数就被排在了第一位,第二趟也是如此,如此类推,直到所有的数据排序完成
//冒泡排序 void Bubble_Sort(int *arr,int n){ int i,j; for (i=0; i<n; i++) { for (j=0; j<n-i-1; j++) { if(arr[j]>arr[j+1]){ int temp = arr[j]; arr[j] = arr[j+1]; arr[j+1] = temp; } } } }
2.选择排序
选择排序是给每个位置选择当前元素最小的,比如给第一个位置选择最小的,在剩余元素里面给第二个元素选择第二小的,依次类推,直到第n-1个元素,第n个元素不用选择了,因为只剩下它一个最大的元素了。那么,在一趟选择,如果当前元素比一个元素小,而该小的元素又出现在一个和当前元素相等的元素后面,那么交换后稳定性就被破坏了。比较拗口,举个例子,序列5 8 5 2 9, 我们知道第一遍选择第1个元素5会和2交换,那么原序列中2个5的相对前后顺序就被破坏了,所以选择排序不是一个稳定的排序算法。【这种排序方法是交换方法的排序算法,效率都是 O(n2)。在实际应用中处于和冒泡排序基本相同的地位。它们只是排序算法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实际中使用较少。
】
算法原理:
//选择排序 void Selection_Sort(int *arr,int n){ for (int i = 0; i<n; i++) { int index = i; for (int j = i+1; j<n; j++) { if(arr[j] < arr[index]){ //从当前序列中找出最小的来 index = j; } } if(index!=i){ //放到开始的位置 int temp = arr[i]; arr[i] = arr[index]; arr[index] = temp; } } }
3.插入排序
插入排序是在一个已经有序的小序列的基础上,一次插入一个元素。当然,刚开始这个有序的小序列只有1个 元素,就是第一个元素。比较是从有序序列的末尾开始,也就是想要插入的元素和已经有序的最大者开始比起,如果比它大则直接插入在其后面,否则一直往前找直 到找到它该插入的位置。如果碰见一个和插入元素相等的,那么插入元素把想插入的元素放在相等元素的后面。所以,相等元素的前后顺序没有改变,从原无序序列 出去的顺序就是排好序后的顺序,所以插入排序是稳定的。【插入排序通过把序列中的值插入一个已经排序好的序列中,直到该序列的结束。插入排序是对冒泡排序 的改进。它比冒泡排序快2倍。一般在数据大于1000的场合下使用插入排序,或者重复排序超过200数据项的序列。】
算法原理:
原文:http://www.cnblogs.com/yk123/p/5371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