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UTF-8是变长的,将Unicode编码为00000000-0000007F的字符,用单个字节来表示; 00000080-000007FF的字符用两个字节表示;00000800-0000FFFF的字符用3字节表示。因为目前为止Unicode-16规范没有指定FFFF以上的字符,所以UTF-8最多是使用3个字节来表示一个字符。但理论上来说,UTF-8最多需要用6字节表示一个字符。,UTF-8兼容ASCII。
总结来说:采用UTF-8编码方式,汉字占24位也就是3字节,字母数字特殊符号占8位也就是1字节。UTF-8国际通用,你要不想你的网站在国外访问时全是乱码的话,那就采用UTF-8编码吧,哈哈
4、GB2312、GBK和GB18030编码
在我大天朝的网站中,使用GBK编码的还是大有人在,
(1)GB2312
当中国人们得到计算机时,已经没有可以利用的字节状态来表示汉字,况且有6000多个常用汉字需要保存,于是想到把那些ASCII码中127号之后的奇异符号们直接取消掉, 规定:一个小于127的字符的意义与原来相同,但两个大于127的字符连在一起时,就表示一个汉字,前面的一个字节(称之为高字节)从0xA1用到0xF7,后面一个字节(低字节)从0xA1到0xFE,这样我们就可以组合出大约7000多个简体汉字了。在这些编码里,我们还把数学符号、罗马希腊的字母、日文的假名们都编进去了,连在 ASCII 里本来就有的数字、标点、字母都统统重新编了两个字节长的编码,这就是常说的"全角"字符,而原来在127号以下的那些就叫"半角"字符了。这种汉字方案叫做 "GB2312"。GB2312 是对 ASCII 的中文扩展。兼容ASCII。
(2)GBK
但是中国的汉字太多了,我们很快就就发现有许多人的人名没有办法在这里打出来,不得不继续把 GB2312 没有用到的码位找出来用上。后来还是不够用,于是干脆不再要求低字节一定是127号之后的内码,只要第一个字节是大于127就固定表示这是一个汉字的开始,不管后面跟的是不是扩展字符集里的内容。结果扩展之后的编码方案被称为 “GBK” 标准,GBK 包括了 GB2312 的所有内容,同时又增加了近20000个新的汉字(包括繁体字)和符号。
(3)GB18030
后来少数民族也要用电脑了,于是我们再扩展,又加了几千个新的少数民族的字,GBK 扩成了 GB18030。从此之后,中华民族的文化就可以在计算机时代中传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