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Linux
安装Linux
常用命令
关机、重启
- 关机
- shutdown -h now (立刻关机)
- shutdown -h 5 (5分钟后关机)
- poweroff (立刻关机)
- 重启
- shutdown -r now (立刻重启)
- shutdown -r 5 (5分钟重启)
- reboot (立刻重启)
- shutdown –help帮助
实际中,是不操作关机重启的,一般这些命令会被禁掉!
远程登录
- 使用CRT等客户端软件登录;
- 使用ssh登录(登录到另一个系统);
- 退出
帮助命令
- Linux的命令非常之多,不可能都记得住使用方法;
- 使用帮助命令--help
- shutdown--help
- ssh –help (无效,解决: yum -y install openssh-clients)
- ifconfig --help (查看网卡信息)
- 使用man命令(命令说明书)
- man shutdown (无效,解决:yum install man)
cd命令
- cd app ?切换到app目录
- cd.. ?切换到上一层目录
- cd / ?切换到系统根目录
- cd ?切换到用户主目录(home)
- cd - ?切换到上一个所在目录
列出文件列表:ll,ls,dir

- 在linux系统中隐藏文件是以"." 开头的文件;
- 使用ll -a 查看所有文件,包括隐藏文件;
- ll显示更全,ls和dir效果相同
- ll –h 友好显示文件大小,如kb、mb
mkdir和rmdir
- mkdir(make directory)命令可用来创建子目录。
- mkdir app ?在当前目录下创建app目录
- mkdir –p app2/test ?级联创建aap2以及test目录
- rmdir(remove directory)命令可用来删除“空”的子目录:
- 补充:将光标切换行最前(Ctrl+a)、最后(Ctrl+e)
浏览文件cat,more,less
- cat
- 用于显示文件的内容(小文件)。
- 格式:cat[参数]<文件名>
- more
- 一般用于要显示的内容会超过一个画面长度的情况。
- 按空格键显示下一个画面。
- 按q 键退出查看。
- less
- 用法和more类似,不同的是less可以通过PgUp、PgOn和空格键来控制。
注意: cat一般用于小文件,more查看大文件内容;
tail
- tail命令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使用非常多的一个命令,它的功能是:用于显示文件后几行的内容。
- 用法
- tail -10 /etc/passwd ?查看后10行数据
- tail -f catalina.log ?动态查看日志
- ctrl + c 结束查看
文件删除-rm
- rm 删除文件
- 用法:rm [选项]... 文件...
- rm a.txt ?删除a.txt文件
- 删除需要用户确认,y/n
- rm 删除不询问
- rm 删除目录
- 不询问递归删除(慎重)
- rm -rf a ?不询问递归删除(慎重)
- rm -rf * ?删除所有文件
- rm -rf /* ?自杀
文件拷贝-cp、移动-mv
- cp(copy)命令可以将文件从一处复制到另一处。一般在使用cp命令时将一个文件复制成另一个文件或复制到某目录时,需要指定源文件名与目标文件名或目录。
- cp a.txt b.txt ?将a.txt复制为b.txt文件
- cp a.txt ../ ?将a.txt文件复制到上一层目录中
- mv 移动或者重命名
- mv a.txt ../ ?将a.txt文件移动到上一层目录中
- mv a.txt b.txt ?将a.txt文件重命名为b.txt
打包-tar
tar命令位于/bin目录下,它能够将用户所指定的文件或目录打包成一个文件,但不做压缩。一般Linux上常用的压缩方式是选用tar将许多文件打包成一个文件,再以gizp压缩命令压缩成xxx.tar.gz(或称为xxx.tgz)的文件。
- 常用参数:
- -c:创建一个新tar文件
- -v:显示运行过程的信息
- -f:指定文件名
- -z:调用gzip压缩命令进行压缩
- -t:查看压缩文件的内容
- -x:解开tar文件
- 总结:
- tar -cvf xxxx.tar ./*?打包当前目录的所有文件以及目录,不压缩
- tar -czvf xxxx.tar ./* ?打包当前目录的所有文件以及目录,压缩
- tar -xvf xxx.tar.gz ?解压
pwd,wget,touch等常用命令
- pwd 显示当前所在目录
- touch 创建一个空文件
- wget 下载资源 (无效,解决:yum -y install wget)
文件编辑器-vi
- 在Linux下一般使用vi编辑器来编辑文件。
- vi既可以查看文件也可以编辑文件。
- 三种模式:命令行、插入、底行模式。
- 切换到命令行模式:按Esc键;
- 切换到插入模式:按i 、o、a键;
- 切换到底行模式:按:(冒号);
- 更多详细用法,查询文档《Vim命令合集.docx》和《vi使用方法详细介绍.docx》
- 保存并且退出::wq
- 退出不保存::q!
- 直接退出(未改动情况下)::q
-
- 快捷键:
- 大写的G跳到最后一行
- 双d(快速):删除当前行
- 搜索:在命令行模式下输入":/搜索内容"回车,按"n"查找下一个。
重定向输出-‘>’和‘>>’
- >重定向输出;
- >>重定向输出,又追加功能;
- 示例:
- cat /etc/passwd > a.txt 将输出定向到a.txt中
- cat /etc/passwd >> a.txt 输出并且追加
管道-‘|’
- 管道是Linux命令中重要的一个概念,其作用是将一个命令的输出用作另一个命令的输入。
- 示例
- ls --help | more 分页查询帮助信息
- ps –ef | grep java 查询名称中包含java的进程
- grep -rn "2015-10-12 20:20" catalina.out 输出catalina.out文件中某个时间点的日志记录

执行控制命令-‘&&’
- 命令之间使用&&连接,实现逻辑与的功能。
- 只有在&&左边的命令返回真(命令返回值$? == 0),&&右边的命令才会被执行。
- 只要有一个命令返回假(命令返回值$? == 1),后面的命令就不会被执行。
启动tomcat后立刻查看日志:
./xxx.sh start && tail –f ../log/xxx.log
网络通讯命令-‘ifconfig’、‘ping’、‘netstat’
- ifconfig 显示或设置网络设备。
- ifconfig 显示网络设备
- ifconfig eth0 up 启用eth0网卡
- ifconfig eth0 down 停用eth0网卡
- ping 探测网络是否通畅。
- netstat 查看网络端口。
- netstat -an | grep 3306 查询3306端口占用情况
网络常见问题
- mac地址不一致问题:
- 修改成一致的mac地址;
- 删除文件:rm -rf /etc/udev/rules.d/70-persistent-net.rules(网卡于max地址一一对应配置,这里删除,重启以重新生成)
- 重启虚拟机
- 没有设置开机启动
- chkconfig --level 2345 network on
系统管理命令一-‘date’、‘df’、‘free’、‘top’
- date 显示或设置系统时间
- date 显示当前系统时间
- date -s “2014-01-01 10:10:10“ 设置系统时间
- df 显示磁盘信息
- free 显示内存状态
- top 显示,管理执行中的程序
- 查看服务器负载,一般10已经挺高的了!(当服务器运行变慢的时候,查看服务器负载,服务器负载高的话,查看下边哪个进程导致的!)

系统管理命令二-‘clear’、‘ps’、‘kill’
- clear 清屏幕
- ps 正在运行的某个进程的状态
- ps –ef 查看所有进程
- ps –ef | grep ssh 查找某一进程
- kill 杀掉某一进程
- kill 2868 杀掉2868编号的进程
- kill -9 2868 强制杀死进程
系统管理命令三-‘du’、‘who’、‘hostname’、‘uname’
- du 显示目录或文件的大小。
- who 显示目前登入系统的用户信息。
- hostname 查看当前主机名
- 修改:vi /etc/sysconfig/network
- uname 显示系统信息。
- uname –a 显示本机详细信息。依次为:内核名称(类别),主机名,内核版本号,内核版本,内核编译日期,硬件名,处理器类型,硬件平台类型,操作系统名称
用户操作命令-‘useradd’、‘passwd’、‘userdel’
- useradd 添加一个用户
- useradd test 添加test用户
- useradd test -d /home/t1 指定用户home目录
- useradd test –g public 指定用户组
- passwd 设置、修改密码
- userdel 删除一个用户
- userdel test 删除test用户(不会删除home目录)
- userdel –r test 删除用户以及home目录
用户组操作命令-‘groupadd’、‘groupdel’
- 当在创建一个新用户user时,若没有指定他所属于的组,就建立一个和该用户同名的私有组。创建用户时也可以指定所在组 useradd test –g public
- groupadd 创建组
- groupadd public 创建一个名为public的组
- useradd u1 –g public 创建用户指定组
- groupdel 删除组,如果该组有用户成员,必须先删除用户才能删除组。
id命令
- 功能:查看一个用户的UID和GID
- 用法:id [选项]... [用户名]

su命令
- 功能:切换用户。
- 用法:su [选项]... [-] [用户[参数]... ]
- 示例:
- su u1 切换到u1用户
- su – u1 切换到u1用户,并且将环境也切换到u1用户的环境(推荐使用)

用户文件

Linux实践
未完待续。。。
Linux
原文:http://www.cnblogs.com/cb0327/p/5396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