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详细

XSS分析及预防(转)

时间:2016-04-29 22:00:33      阅读:301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XSS(Cross Site Scripting),又称跨站脚本,XSS的重点不在于跨站点,而是在于脚本的执行。在WEB前端应用日益发展的今天,XSS漏洞尤其容易被开发人员忽视,最终可能造成对个人信息的泄漏。如今,仍然没有统一的方式来检测XSS漏洞,但是对于前端开发人员而言,仍是可以在某些细微处避免的,因此本文会结合笔者的学习和经验总结解决和避免的一些方案,并简要从webkit内核分析浏览器内核对于XSS避免所做的努力,了解底层基础设施对预防XSS所做的贡献。

XSS的种类和特点

此处不详细讲解XSS的一些细节

XSS的目标是让其他站点的js文件运行在目标站点的上,这主要发生在页面渲染阶段。在该阶段发生了某些非预期的脚本行为,该脚本可能来自用户的输入,也可能来自域外的其他js文件,不一而足。XSS的发生起源来自于用户输入,因此XSS根据用户输入数据以何种形式、何时触发XSS、是否有后端服务器的参与划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反射型XSS、持久型XSS和DOM XSS。

反射型XSS

反射型XSS,顾名思义在于“反射”这个一来一回的过程。反射型XSS的触发有后端的参与,而之所以触发XSS是因为后端解析用户在前端输入的带有XSS性质的脚本或者脚本的data URI编码,后端解析用户输入处理后返回给前端,由浏览器解析这段XSS脚本,触发XSS漏洞。因此如果要避免反射性XSS,则必须需要后端的协调,在后端解析前端的数据时首先做相关的字串检测和转义处理;同时前端同样也许针对用户的数据做excape转义,保证数据源的可靠性。

e.x.
localhost/test.php

<?php echo $_GET[‘name‘] ?>

如果通过 localhost/test.php?name=alert(document.cookie) 访问页面,那么经过后端服务器的处理,就会造成反射性XSS的发生。

同理,通过传入data uri编码的字符串也会导致XSS,如 localhost/test.php?name=data:text/html;charset=utf-8;base64,PHNjcmlwdD5hbGVydChkb2N1bWVudC5jb29raWUpPC9zY3JpcHQ+ 会导致同样的问题。该段编码的字串解码后是“alert(document.cookie)”。

持久型XSS

持久型XSS仍然需要服务端的参与,它与反射型XSS的区别在于XSS代码是否持久化(硬盘,数据库)。反射型XSS过程中后端服务器仅仅将XSS代码保存在内存中,并为持久化,因此每次触发反射性XSS都需要由用户输入相关的XSS代码;而持久型XSS则仅仅首次输入相关的XSS代码,保存在数据库中,当下次从数据库中获取该数据时在前端未加字串检测和excape转码时,会造成XSS,而且由于该漏洞的隐蔽性和持久型的特点,在多人开发的大型应用和跨应用间的数据获取时造成的大范围的XSS漏洞,危害尤其大。这就需要开发人员培养良好的WEB前端安全意识,不仅仅不能相信用户的输入,也不能完全相信保存在数据库中的数据(即后端开发人员忽视的数据安全检测)。针对持久型XSS没有好的解决方式,只能由开发人员保证。当然规则是由开发者制定,如果忽略用户体验的话,可以制定一套严谨的输入规则,对相关关键词和输入类型(如data URI检测,禁止输入)的检测和禁止,尽可能规避用户发现XSS漏洞的可能性,从源头处理。

DOM XSS

DOM XSS完全在前端浏览器触发,无需服务端的参与,因此这是前端开发工程师的“地盘”,理应获得我们的关注。

e.x.
localhost/test.html

<script>
eval(‘alert(location.hash.slice("1"))‘);
</script>

如果访问localhost/test.html#document.cookie ,那么就会触发最简单的危害非常大的DOM XSS。它完全没有服务端的参与,仅仅由用户的输入和不安全的脚本执行造成,当然在本例中仅仅是最简单的情况,如果用户输入字符串‘’或者text/html格式的data URI,则更难检测,也危害更大,黑客操作起来更为容易。

因此预防DOM XSS,需要前端开发人员警惕用户所有的输入数据,做到数据的excape转义,同时尽可能少的直接输出HTML的内容;不用eval、new Function、setTimeout等较为hack的方式解析外站数据和执行js脚本;禁止内联事件处理函数;如果在考虑安全性的前提下需要获取外站脚本的执行结果,可以采用前端沙盒(建立空的iframe执行脚本,该iframe无法操作当前文档对象模型)、worker线程的方式完成,保证DOM的安全。

XSS预防

XSS漏洞难以检测,但是为了WEB安全仍需要尽力避免,在本节将会针对三种类型XSS漏洞提出对应解决方法,并从其他角度提供更具启发性的意见。

针对反射型XSS,在对应的小节中也提到过,需要服务端和前端共同预防,针对用户输入的数据做解析和转义,对于前端开发而言,则是善于使用escape,针对data URI内容做正则判断,禁止用户输入非显示信息,如MIME类型为“text/html,text/plain”类型的内容。
对于存储型XSS,处理方式仍然类同于反射性XSS。
对于DOM XSS,则需要慎之又慎。由于造成XSS的原因在于用户的输入,因此在前端,需要特别注意以下的用户输入源:


document.URL,
location.hash,
location.research,
document.referrer(此处应尤为注意,referrer属性虽然可用于避免CSRF,但可触发XSS攻击),
XHR返回值(跨域返回值),
form表单及各种input框

针对以上输入源,需要做相对于的检测和转义。在以上输入源中获取数据后,可能会有各种DOM操作或纯粹的js计算,这些操作则是真正触发XSS的罪魁祸首:


1,直接输出HTML内容
document.body.innerHTML = ...
document.body.outterHTML = ...
document.write()
2,HTML标签内联脚本

<img src=‘abc‘ onerror=alert(‘error‘)>
3,直接执行脚本
eval
new Function(){}
setTimeout()
window.execScript()
4,打开新页面触发XSS(包括反射型XSS和持久型XSS)
window.open()
location.href = ...
location.hash = ...

在操作DOM时,需要尤其注意上述操作,针对可能造成的XSS需要进行字串转义。当然,有些操作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对于innerHTML的拼接操作,需要摒弃jQuery式的链式操作而使用前端模版如artTemplate,也可选择使用由后端渲染好的可靠的数据,这样既保证性能也确保安全;对于HTML标签内嵌js,则需要完全避免,这是一种容错率很低的实现;直接执行脚本和解析数据,则需避免eval和new Funciton等操作,改为JSON.parse、iframe沙盒和webWorker执行;而针对打开新页面触发的XSS则需要开发人员自行把控。

另外的尝试

上文提到的仅仅是对应的XSS避免方案,但是如果将目光放置在全局,站在浏览器的角度上,则会变的更为柳暗花明。现阶段,大多数浏览器都支持多种安全策略,如沙盒机制,跨域机制,跨文档消息和CSP。在这里,我们关注CSP(Content Security Policy),又称内容安全协议,CSP通过服务端响应的HTTP头部来制定网页相关资源的加载域,这些资源限定于js文件、css文件、image、iframe、字体和其他对象(如object、applet)。

CSP通过HTTP头部由服务端制定,头部类型由于历史原因总共由三种,这三种仅仅是兼容性的差别,针对chrome浏览器,我们仅需关注Content-Security-Policy头部。CSP头部的定义规则如下:
Content-Security-Policy: 名 值; 名 值; 名 值;

具体的指令名如下图:
技术分享
指令值的规范如下图:
技术分享

因此,如果我们要避免XSS攻击,可以限定脚本的来源域,如:
Content-Security-Policy: default-src ‘self‘ ajax.googleapis.com;
这样,非本域和ajax.googleapis.com域下的其他脚本不会被加载,避免了XSS。

在这里需要强调一点的是,默认CSP会禁止script代码块的执行;禁止内联事件处理函数;禁止内联样式;禁止eval和new Function。对于内联script代码块和内联样式,可通过CSP的header设置,如Content-Security-Policy: default-src ‘self‘; script-src ‘unsafe-inline‘;。

CSP有一个指令需要注意,即report-uri,它会将错误信息主动发送至改cgi(sevlet),用于管理员的统一管控。report-uri属性将会在下文中涉及到。

webkit中的XSS组件

XSS攻击主要发生在页面的渲染时,当浏览器的渲染引擎获取到该页面并开始解析时,是可以在该阶段进行安全校验的,具体的时间节点则是在词法分析后针对每个token做过滤。

在webkit中,由HTMLDocumentParser解析得到token后,使用XSSAuditor进行过滤,具体则是在filterToken中执行,不仅仅是针对token的名称,其属性也是监测重点。在webkit中采用黑名单机制,针对“,,,”做重点排查,当发现相关隐患时,生成相关信息XSSInfo,由XSSAuditorDelegate类发送给对应的cgi,该cgi的地址正是CSP中的指令值report-uri,当然也可以手动制定该值。

默认,XSSAuditor是启用的,但是XSSAuditor在发现XSS行为时却有多种,这些行为可以配置,这就涉及到HTTP头部X-XSS-Protection。该头部并不是W3C和IETF的规范,而是非标准实现,通过对该头部的赋值来定制XSSAuditor的相关行为。

默认情况,XSSAuditor处于重写模式(js代码处在非执行状态),即X-XSS-Protection:1;如果要禁用XSSAuditor,可以X-XSS-Protection:0;当设置为X-XSS-Protection:1;mode=block,则会在XSSAuditor作用时禁止网页显示,呈现给用户的则是空白页;若设置为X-XSS-Protection:1;report=... ,则会将相关统计信息发送给CSP中定义的report-uri。XSSAuditor无法完全避免XSS,但毕竟在浏览器层面提供了一层检查机制,从HTML tag上保证其可靠性。

总结

XSS漏洞难以发现,但是作为开发人员需要于细节处避免制造XSS漏洞,而对于CSP规范和webkit的XSSAuditor机制的使用,我们不应抱着依靠它们的想法来解决XSS,毕竟不是所有的页面都可以容忍CSP的严格,XSSAuditor机制也仅仅针对chrome而言,并且存在多种bypass绕过检查,如通过各种HTML实体编码、url编码和js编码。因此,我们仍需以人为本,规范开发习惯,提高WEB前端安全意识。

参考文章:
浏览器安全策略说之内容安全策略CSP
UNDERSTANDING XSS AUDITOR
3 webkit技术内幕

http://www.cnblogs.com/accordion/p/5446174.html

 

XSS分析及预防(转)

原文:http://www.cnblogs.com/softidea/p/5447568.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留言反馈 - 联系我们:wmxa8@hotmail.com
© 2014 bubuko.com 版权所有
打开技术之扣,分享程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