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章先是提到了软件测试方向的内容:软件=程序+软件工程,几乎所有的程序猿都知道这句名言,而且我们在学习软件工程时老师也向我们强调了这点,老师还说过软件=程序+数据+文档。
软件学科现在已经成为比较独立的一个专业学科,虽然相对计算机专业学科的会年轻很多。但很多人还是把软件类归结于计算机类,向我们介绍说是软件金融服务专业,很多人的反应是问计算机系的?反到忽略了软件学院专业的。书中提到了托尼·霍尔(Tony Hoare)比较了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的不同侧重之处,像计算机科学注重发现和研究长期的、客观的真理,具有确定性、通用性、形式化、强调原创性等;而软件工程则是关注短期的实际结果,有可靠性、对不确定性和风险的管理足够好,并在实践中建立灵感与直觉等。让我能够明确二者侧重,不至于连自己学什么都分不清楚。
对于软件测试过程我们学习以螺旋型图来表达其中关系,包括S(系统需求分析)、R(系统规格说明)、D(设计)、C(编码)、U(单元测试)、I(集成测试)、ST(系统测试)、V(验收测试),我们有系统的学习每一过程和它们的优缺之处。除了这些,邹欣老师还有讲解到像伙伴测试,效能测试,易用性测试,我们没有见过接触过,但从书中文字还是能读懂些许的。其实,让我比较烦恼的还是代码覆盖率测试,像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路径覆盖等等这些,我还需多捋捋我的思绪。
老师在讲软件缺陷部分时提到邹欣老师书中的代码规范部分,代码的规范不仅是程序书写格式问题,还牵涉到程序设计、模块之间的关系。设计模式等等方面,像邹欣老师提供的那段的不规范代码,我想做的就是找到原作者,暴打一顿。小时候写字家长会说你的字就是你的脸,你写出的字就代表了你的脸面。我觉得代码也是一样的,规范的代码就是程序猿的脸面,从代码编写就可以知道你是个严谨的还是屌丝的程序猿,所以规范代码很重要。
还有讲到了代码复审。似乎从字面上就可解释,就是对编写的代码做再次的审查。我也有书中所问的困惑,即非得做代码复审不可?如果是代码大神这类开发者做到完美,那么复审不是一件浪费时间和精力的事吗?而且对于复审员的要求应该要特别高吧?
邹欣老师的《构建之法—现代软件工程》,以简单通俗的语言,幽默的人物对话,形象的真实例子,为我们解读了软件工程及测试中的难题,一点一点的带领我们走进其中,深入其中,沉迷其中。好书需要细细品读,还有很多的内容我没有细读,所以还需我花更多的时间投入其中,品味深藏其中的奥妙。
原文:http://www.cnblogs.com/Maxine-zmx/p/5515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