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构建之法》这本书时,就觉得书名很高大上,果不其然,当我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就停不下来,邹老师把软件开发方法讲得清晰有条理,用有趣的第三人称方式把现在软件工程写得很有趣而且实用,冷硬的知识都活化了。邹老师要求学生完成大量的代码,让学生的亲身经验证实软件工程的手段是必要和有效的。这本书让我软件开发有了新的认识,让我燃起了更大的兴趣与热情。让我印象较深的是代码规范这块,以前我写代码总是很随意,认为自己看得懂就行了,书中写到代码设计规范不光是程序书写的格式问题,而且牵涉到程序设计、模块之间的关系、设计模式等方方面面。
《构建之法》中提到了合作编码这一块,在大型的项目中,如何高效的进行合作开发,这是在大学课程中并没有提到的问题。合作开发不是单纯的1+1这样的效率叠加,如果方式不妥当,多人合作可能比单人工作效率更低,尤其是在编码这一方面,以前我个人对编码规范并不重视,认为这并不重要,经常把变量或者常量定义为a、b……诸如此类,并且还经常把完全不相关的方法变量记录在同一个类中,通过阅读《软件工程》以及《构建之法》,我对此有了新的认识,从而提高了我与他人合作的容错率。
这本书在介绍方法论的时候,并没有把“人”放到“方法论”的下层,而是介绍了种种角色、有血有肉有情绪的人,能让学生了解到工作中接触的种种角色及其想法、诉求,避免“以程序为中心”思考问题,而懂得以人为中心来思考,毕竟程序要解决的,是人的事情。这个思想的转变,对程序员来说,至关重要。
几个问题:
要做一名合格的软件测试师需要具备的知识有哪些?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需求变化自有其范围,我们要做的是否应该是,在计划的过程中考虑到种种变化的可能性并预留出空间?
一个程序的BUG数应该控制在哪个范围内,才能供用户使用?
原文:http://www.cnblogs.com/qfxblog/p/5518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