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写了个单例模式,反响平平,可能是因为网上的设计模式实在是烂大街了,无法get到读者的点,不过也算是自己对自己知识的总结,今天我们换种角度来说一下这个工厂模式,工厂模式,目前主要的有三种,简单工厂,普通工厂,抽象工厂模式,今天我们就不谈抽象工厂模式了,我们来说说简单工厂和普通工厂的设计模式。今天我们要引入另外一个主角,他的名字就是——小陈。
小陈是个设计师,他很喜欢自己做些小玩意,那些小玩意都很精美,有一天,他的好朋友来家里玩,看到了小陈做的那些小东西,喜欢的不得了,就纷纷拜托小陈做些小玩意给他,小陈平时古道热肠,一口应承,等到朋友走了之后,他的头就有点大了,小陈目前擅长做的小玩意是,玻璃杯,骑士队队徽,祖传手机壳.....,而他的那几个好朋友都希望拿到这三个,而且有十个好朋友想要,又答应了别人,小陈头很大,但是既然答应别人了,就要做到了,然后小陈就开始做了。代码大致如下:
1 public void xiaoChenMake(){ 2 for(int i=0;i<10;i++){ 3 xiaochen.doGlass(); 4 xiaochen.doPhoneShell(); 5 xiaochen.doChopsticks(); 6 } 7 }
这样子小陈花了一周做完了十人份的用品,这可把小陈累坏了,但是朋友们拿到都很开心,虽知道一传十十传百,因为小陈做的骑士队队徽....祖传手机壳....太过于精美,导致有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请小陈做,甚至有人不惜出高价希望拿到祖传手机壳技术,因为刚好跟自己的祖传手机贴膜的秘方结合。。。这可愁怀了小陈了,这时候有人提建议了,让小陈将自己的技术做大做强,批量生产,开网店,做微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说的小陈有点小激动的时候,小陈心想,这要批量生产的话,肯定要找个工厂来生产啊,这时候小陈就出外联系厂商合作了,但是由于小陈是个体经营,大工厂嫌小陈做的东西太少,不肯接手他的项目,不得已.....小陈只好去找小工厂来做了,小陈千辛万苦找到了一家小工厂愿意接手自己的生产需求,于是小陈就把自己的图纸交给了这家小工厂来生产,两天之后,就已经生产出来了300套人份的产品了,小陈好奇,他们是怎么这么快做出来的。
小陈这时候进去工厂里面一看,原来他们把图纸放到机器里,然后机器会根据不同的图纸来生产出不同的产品。具体代码如下:
因为手机壳,杯子,骑士队队徽都是由设计图纸过来的,我们挑一个来看,图纸相当于一个产品接口,一切都需要从这个接口(图纸)而来,
1 public interface Product { 2 public void make(); 3 }
骑士队徽也是个产品,需要有产品的图纸,这个图纸就是Product的接口,
1 public class CavaliersBadg implements Product{ 2 @Override 3 public void make() { 4 System.out.println("骑士队徽被做出来了!"); 5 } 6 }
而这个小作坊工厂的代码如下:
1 public class SimpleFactory { 2 3 private SimpleFactory(){} 4 5 public static Product getProduct(String productName){ 6 if("Glass".equals(productName)){ 7 return new Glass(); 8 }else if("PhoneShell".equals(productName)){ 9 return new PhoneShell(); 10 }else if("CavaliersBadg".equals(productName)){ 11 return new PhoneShell(); 12 } 13 return null; 14 } 15 }
因为工厂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肯定是不能被自定义生产的,所以必须是私有的,这时候我们只需要传入图纸的名称,这个小工厂就会根据图纸得到产品,当然了,没有图纸的产品,当然是不可生产的,所以返回的当然也是null产品喽。
大致的类图如下
(图片来自于百度百科)
小陈看着这一下子,这三种产品一下子就出来,小陈非常开心,急急忙忙的想扩大产品线,火急火燎的又设计了很多种产品的设计图,当他又把20种产品设计图交给这个小工厂的时候,小工厂茫茫然的摇了摇头,原来他们的工厂无法支撑生产这么多的产品,因为每次如果要往工厂里面添加图纸的时候,就要把整个生产线给拆了重新改造一遍(违反了软件设计中的开闭原则),这让小陈很头大,这一时让着20种产品的设计图纸毫无用武无之地,但是目前暂时有了这三种产品,小陈就赶紧把这三种产品摆上了货架,先当算看看销量如何再进一步进行打算。
欲知下回如何,且听下文分解。
原文:http://www.cnblogs.com/algorithm-cpp/p/5518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