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概念
举例:写一个程序,实现如下功能:
一群宠物,宠物有各种类型,如猫、狗、企鹅等
让这群宠物,按照各自的能力不同,进行各种比赛(如爬树、游泳、跳水);扩展性需求: 游泳比赛游泳池的参数、飞盘的大小和重量等
1.首先从里面抽象出名词性的概念(需求分析,抽取概念模型)
宠物、猫、狗、企鹅、比赛、能力、宠物类型
2. 把名词抽象成相应的class,或class的属性
3.提取动词 -------------------- 把这些动词,抽象成对象的行为
爬树、游泳、跳水
类和对象的关系:
类是用于描述同一类的对象的一个抽象的概念,类中定义了这一类对象所具有的静态属性和动态属性
类可以看成一类对象的模板,对象可以看成该类的一个具体实例。
下面看一段代码
package com.chen.biz; /** * 构建了一个宠物类 * * @author 陈家小哥 * */ public class Pet { private String name; // 宠物的名字 private String sex; // 宠物的性别 //构造函数(空的) public Pet() { // TODO Auto-generated constructor stub } /** * 方法 * 宠物都可以玩游戏 * @param pet */ public void playGame(Pet pet){ } }
构造函数:
创建一个对象,必须调用它的构造函数。当一个类中没有构造函数时,会自动生成一个空的构造函数。
构造函数的作用:给成员变量进行初始化。如果没有给成员变量初始化,系统会分配默认值给这些成员变量。
二:常量和变量
常量:永远不会改变(static final)
编译期常量(static final):在程序编译的时候,所有调用常量的位置,都被常量代表的值所替换 , 最大的好处是节省内存
程序运行期常量(final):一次赋值之后,永远不能改变
常量的命名一定要大写 ,如名字较长,用下划线进行间隔 SEX_MALE
变量
1.局部变量:通过参数传入或者在方法中定义
public void Play(String name){ string age; //局部变量 System.out.print(name); //name也是局部变量 }
局部变量的作用域是该变量所在的{} 。
局部变量的生命期:
基本类型:超出局部变量定义的{},就会被标识为无效,等待GC来回收。
引用类型:超出局部变量定义的{},会引用计数-1,如果引用计数为0,就会被GC下次扫描时回收。
2.成员变量(对象变量)
成员变量是定义咋方法外的变量。
public class Pet { private String name; // 宠物的名字 成员变量 private String sex; // 宠物的性别 成员变量 /** * 方法 * 宠物都可以玩游戏 * @param pet */ public void playGame(String cc){ System.out.println(cc); } }
成员变量的作用域:就是所在class内的所有方法
成员变量的生命期:与它所在的对象的生命期一致
在没有static静态变量的情况下程序运行顺序如下:
1.系统给属性赋默认值
2.用户在成员变量级直接赋默认值
3.在构造函数中对成员变量进行初始化。
static变量:
1.称为类变量,它是所有对象共享的内存;
2.不需要类的实例,可以直接通过类的名字调用。
3.作用域类似于全局变量
4.在第一次调用这个变量时,分配内存。
下面是几个小例子: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final double PAI = 3.1415926; //静态常量 public final double PAI2 = 3.1415926;//常量 public static double PAI3 = 3.1415926;//静态变量 public Test(){ } }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final double PAI; public final double PAI2; public static double PAI3; public Test(){ this.PAI = 3.1415926; //错误,必须在定义时就赋值 this.PAI2 = 3.1415926; //可以,初始化赋值。 this.PAI3 = 3.1415926;//不可以 不能再构造方法中给静态变量赋值,因为静态变量加载时可能这个类并没有被加载。 } }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final double PAI = 3.1415926; public final double PAI2 = 3.1415926;; public static double PAI3 = 3.1415926;; public double PAI4 = 3.1415926; public static void test(){ this.PAI = 3.14; this.PAI2 = 3.14; this.PAI3 = 3.14; this.PAI4 = 3.14; //均存在错误,因为静态方法中不可以用this关键字 } }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final double PAI; public final double PAI2; public static double PAI3 = 3.1415926;; public static void test(){ PAI = 3.14; //编译期常量不能在这赋值 PAI2 = 3.14; //静态方法不能直接调用成员变量,原因是这个成员变量还没有分配内存,需要通过对象调用 PAI3 = 3.14; //静态方法调用静态变量OK }
package com.chen.test; /** * 说出输出顺序 * @author 陈家小哥 * */ public class Test extends A { int num = 7777; private static A mm = new A();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1111"); } { System.out.println("2222"); } public Test() { System.out.println("3333");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est t = new Test(); System.out.println(t.num); } } class A { int num = 5555; public A() { System.out.println(num); } } 输出结果: 5555 1111 5555 2222 3333 7777
解释:当类被加载时,先初始化静态的变量,输出5555和1111,然后调用父类的构造函数,输出5555,然后输出2222,最后调用子类的构造函数,输出子类的成员变量。
原文:http://www.cnblogs.com/crshuai/p/5774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