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编程语言 > 详细

java编程思想(2)

时间:2016-08-16 22:02:27      阅读:153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句柄

          在创建一个句柄时,一种比较安全的做法时,创建一个句柄时,无论如何都要进行初始化。

                    String s = "sdfsd";

这里采用的是一种特殊类型,通常,必须为对象使用一种更通用的初始化类型。

         创建句柄时,如果希望它同一个新对象连接,通常使用new关键字来进行实现。

                   String s = new String("asdf");

数据保存

数据保存程序在运行的时候,我们最好对数据保存到什么地方有自己的把握,有以下六个地方可以保存数据:
         (1) 寄存器。这是最快的保存区域,因为它位于和其他所有保存方式不同的地方:处理器内部。然而,寄存器的数量十分有限,所以寄存器是根据需要由编译器分配。我们对此没有直接的控制权,也不可能在自己的程序里找到寄存器存在的任何踪迹。
         (2) 堆栈。驻留于常规 RAM(随机访问存储器)区域,但可通过它的“堆栈指针”获得处理的直接支持。堆栈指针若向下移,会创建新的内存;若向上移,则会释放那些内存。这是一种特别快、特别有效的数据保存方式,仅次于寄存器。创建程序时, Java 编译器必须准确地知道堆栈内保存的所有数据的“长度”以及“存在时间”。这是由于它必须生成相应的代码,以便向上和向下移动指针。这一限制无疑影响了程序的灵活性,所以尽管有些 Java 数据要保存在堆栈里—— 特别是对象句柄,但 Java 对象并不放到其中。
        (3) 堆。一种常规用途的内存池(也在 RAM 区域),其中保存了 Java 对象。和堆栈不同,“内存堆”或“堆”( Heap)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编译器不必知道要从堆里分配多少存储空间,也不必知道存储的数据要在堆里停留多长的时间。因此,用堆保存数据时会得到更大的灵活性。要求创建一个对象时,只需用new 命令编制相关的代码即可。执行这些代码时,会在堆里自动进行数据的保存。当然,为达到这种灵活性,必然会付出一定的代价:在堆里分配存储空间时会花掉更长的时间!
       (4) 静态存储。这儿的“静态”( Static)是指“位于固定位置”(尽管也在 RAM 里)。程序运行期间,静态存储的数据将随时等候调用。可用 static 关键字指出一个对象的特定元素是静态的。但 Java 对象本身永远都不会置入静态存储空间。
       (5) 常数存储。常数值通常直接置于程序代码内部。这样做是安全的,因为它们永远都不会改变。有的常数需要严格地保护,所以可考虑将它们置入只读存储器( ROM)。
       (6) 非 RAM 存储。若数据完全独立于一个程序之外,则程序不运行时仍可存在,并在程序的控制范围之外。其中两个最主要的例子便是“流式对象”和“固定对象”。对于流式对象,对象会变成字节流,通常会发给另一台机器。而对于固定对象,对象保存在磁盘中。即使程序中止运行,它们仍可保持自己的状态不变。对于这些类型的数据存储,一个特别有用的技巧就是它们能存在于其他媒体中。一旦需要,甚至能将它们恢复成普通的、基于 RAM 的对象。

高精度数字

    BigInteger 和 BigDecimal。尽管它们大致可以划分为“封装器”类型,但两者都没有对应的“主类型”。
这两个类都有自己特殊的“方法”,对应于我们针对主类型执行的操作。也就是说,能对int 或 float 做的事情,对 BigInteger 和 BigDecimal 一样可以做。只是必须使用方法调用,不能使用运算符。此外,由于牵涉更多,所以运算速度会慢一些。我们牺牲了速度,但换来了精度。
BigInteger 支持任意精度的整数。也就是说,我们可精确表示任意大小的整数值,同时在运算过程中不会丢失任何信息。
BigDecimal 支持任意精度的定点数字。例如,可用它进行精确的币值计算。

作用域

大多数程序设计语言都提供了“作用域”( Scope)的概念。对于在作用域里定义的名字,作用域同时决定了它的“可见性”以及“存在时间”。

对象的作用域:Java 有一个特别的“垃圾收集器”,它会查找用 new 创建的所有对象,并辨别其中哪些不再被引用。随后,它会自动释放由那些闲置对象占据的内存,以便能由新对象使用。这意味着我们根本不必操心内存的回收问题。只需简单地创建对象,一旦不再需要它们,它们就会自动离去。这样做可防止在 C++里很常见的一个编程问题:由于程序员忘记释放内存造成的“内存溢出”。
然而,这种保证却并不适用于“局部”变量—— 那些变量并非一个类的字段。所以,假若在一个函数定义中写入下述代码:
int x;
那么 x 会得到一些随机值(这与 C 和 C++是一样的),不会自动初始化成零。我们责任是在正式使用x 前分配一个适当的值。如果忘记,就会得到一条编译期错误,告诉我们变量可能尚未初始化。

static关键字

通常,我们创建类时会指出那个类的对象的外观与行为。除非用new 创建那个类的一个对象,否则实际上并未得到任何东西。只有执行了 new 后,才会正式生成数据存储空间,并可使用相应的方法。但在两种特殊的情形下,上述方法并不堪用。一种情形是只想用一个存储区域来保存一个特定的数据——无论要创建多少个对象,甚至根本不创建对象。另一种情形是我们需要一个特殊的方法,它没有与这个类的任何对象关联。也就是说,即使没有创建对象,也需要一个能调用的方法。为满足这两方面的要求,可使用static(静态)关键字。一旦将什么东西设为 static,数据或方法就不会同那个类的任何对象实例联系到一起。所以尽管从未创建那个类的一个对象,仍能调用一个 static 方法,或访问一些 static 数据。而在这之前,对于非 static 数据和方法,我们必须创建一个对象,并用那个对象访问数据或方法。这是由于非static 数据和方法必须知道它们操作的具体对象。当然,在正式使用前, 由于 static 方法不需要创建任何对象,所以它们不可简单地调用其他那些成员,同时不引用一个已命名的对象,从而直接访问非 static 成员或方法(因为非 static 成员和方法必须同一个特定的对象关联到一起)。对方法来说, static 一项重要的用途就是帮助我们在不必创建对象的前提下调用那个方法。

用于打印(显示)的一些快捷方式

  prt()方法打印一个 String; pInt()先打印一个 String,再打印一个 int;而 pFlt()先打印一个 String,再打印一个 float。当然,它们最终都要用System.out.println()结尾。

方法过载

所以为了让相同的方法名伴随不同的自变量类型使用,“方法过载”是非常关键的一项措施。同时,尽管方法过载是构建器必需的,但它亦可应用于其他任何方法,且用法非常方便。个过载的方法都必须采取独一无二的自变量类型列表。

清除

Java 可用垃圾收集器回收由不再使用的对象占据的内存。现在考虑一种非常特殊且不多见的情况。假定我们的对象分配了一个“特殊”内存区域,没有使用 new。垃圾收集器只知道释放那些由 new 分配的内存,所以不知道如何释放对象的“特殊”内存。为
解决这个问题, Java 提供了一个名为 finalize()的方法,可为我们的类定义它。在理想情况下,它的工作原理应该是这样的:一旦垃圾收集器准备好释放对象占用的存储空间,它首先调用 finalize(),而且只有在下一次垃圾收集过程中,才会真正回收对象的内存。所以如果使用finalize(),就可以在垃圾收集期间进行一些重要的清除或清扫工作。
  Java 中,垃圾收集器会自动为所有对象释放内存,所以 Java 中等价的清除方法并不是经常都需要用到的。如果不需要类似于构建器的行为, Java 的垃圾收集器可以极大简化编程工作,而且在内存的管理过程中增加更大的安全性。有些垃圾收集器甚至能清除其他资源,比如图形和文件句柄等。然而,垃圾收集器确实也增加了运行期的开销。但这种开销到底造成了多大的影响却是很难看出的,因为到目前为止,Java 解释器的总体运行速度仍然是比较慢的。

对象的创建过程

(1) 类型为 Dog 的一个对象首次创建时,或者 Dog 类的 static 方法/ static 字段首次访问时, Java 解释器必须找到 Dog.class(在事先设好的类路径里搜索)。
(2) 找到 Dog.class 后(它会创建一个 Class 对象,这将在后面学到),它的所有 static 初始化模块都会运行。因此, static 初始化仅发生一次——在 Class 对象首次载入的时候。
(3) 创建一个 new Dog()时, Dog 对象的构建进程首先会在内存堆( Heap)里为一个 Dog 对象分配足够多的存储空间。
(4) 这种存储空间会清为零,将 Dog 中的所有基本类型设为它们的默认值(零用于数字,以及 boolean 和char 的等价设定)。
(5) 进行字段定义时发生的所有初始化都会执行。
(6) 执行构建器。这实际可能要求进行相当多的操作,特别是在涉及继承的时候。

java编程思想(2)

原文:http://blog.csdn.net/wojiaohuangyu/article/details/52225355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留言反馈 - 联系我们:wmxa8@hotmail.com
© 2014 bubuko.com 版权所有
打开技术之扣,分享程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