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机不是只要单击电源钮,而关机只要关掉电源钮就可以了吗?话是这样没错啦,但是由于 Linux 是一套多人多任务的操作系统,你难保你在关机时没有人在在线,如果你关机的时候碰巧一大群人在在线工作, 那会让当时在在线工作的人马上断线的!那不是害死人了!一些数据可是无价之宝。
另外 Linux 在执行的时候,虽然你在画面上叧会看到黑压压的一片,完全没有任何画面, 但其实他是有很多的程序在背景底下执行的,例如登录文件管控程序、例行性工作排程等, 当然还有一大堆网络服务,如邮件服务器、WWW服务器等等。你如果随便关机的话, 是很容易伤害硬盘及数据传输的操作!所以在 Linux 下开机关机可是一门大学问。
Linux的组成为: kernel + rootfs
kernel: 进程管理、内存管理、网络管理、驱动程序、文件系统、安全功能
rootfs: 程序和glibc
库:函数集合, function, 调用接口(头文件负责描述)
过程调用:procedure,无返回值
函数调用:function
程序:二进制执行文件
内核设计流派:
单内核(monolithic kernel):Linux
把所有功能集成于同一个程序
微内核(micro kernel):Windows, Solaris
每种功能使用一个单独子系统实现
Linux内核特点:
支持模块化:.ko(内核对象)
如:文件系统,硬件驱动,网络协议等
支持内核模块的动态装载和卸载
组成部分:
核心文件:/boot/vmlinuz-VERSION-release
ramdisk:辅助的伪根系统
CentOS 5: /boot/initrd-VERSION-release.img
CentOS6,7: /boot/initramfs-VERSION-release.img
模块文件:/lib/modules/VERSION-release
既然启动是一件严肃的事情,那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启动的过程:
系统启动过程简介:
1、加载BIOS的硬件信息与进行自我检测,并依据设置取得第一个可启动的设备;
2、读取并执行第一个启动设备内的MBR的 boot loader (既是grub,spfdisk等程序);
3、依据boot loader的设置加载Kernel, kernel会开始检测硬件与加载驱动程序;
4、在硬件驱动成功后,Kernel会主动调动init进程,而init会取得run-level信息;
5、init执行/etc/rc.d/rc.sysinit文件来准备软件执行的操作环境(如网络、时区等);
6、init执行run-level的各个服务的启动(script方式);
7、init执行/etc/rc.d/rc.local文件;
8、init执行终端机模拟程序mingetty来启动login程序,最后等待用户登录。
详细说明:
1、加载BIOS的硬件信息与进行自我检测,并依据设置取得第一个可启动的设备;
启动系统首先就要加载BIOS,并通过BIOS加载CMOS的信息,然后通过CMOS内的设置取得主机的各项硬件配置信息。
然后进行开机自检POST(Power-on Self Test)。开始执行硬件检测的初始化。接下来就开始启动设备的数据读取。
POST:Power-On-Self-Test,加电自检,是BIOS功能的一个主要部分。负责完成对CPU、主板、内存、硬盘子系统、显示子系统、串并行接口、键盘、CD-ROM光驱等硬件情况的检测。
ROM:BIOS(Basic Input and Output System),保存着有关计算机系统最重要的基本输入输出程序,系统信息设置、开机加电自检程序和系统启动自举程序等。
RAM: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保存各项参数的设定,按次序查找引导设备,第一个有引导程序的设备为本次启动设备
2、读取并执行第一个启动设备内的MBR的 boot loader
因为系统软件都存放在硬盘当中,所以BIOS会指定启动的设备,让我们可以读取到系统的内核文件,由于不同的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格式不同,所以必须要以一个引导装载程序来处理内核文件的加载问题。这个程序就被成为boot loader。而boot loader程序就安装在启动设别的第一个扇区内,也就是MBR内。
思考:这里有一个有趣的问题:
既然内核文件需要loader来读取,每个操作系统的loader都不相同,那么BIOS是怎么找到MBR内的loader呢?
其实BIOS是通过硬件的INT 13 中断功能来读取MBR的,只要BIOS可以检测到你的磁盘,那么他就可以通过INT 13 来读取该磁盘中第一个扇区内的MBR中的信息,这样就可以执行boot loader了。
bootloader: 引导加载器,引导程序
①提供菜单,用户可以选择不同的启动项,这也是多重引导的重要功能;
②加载内核文件:直接指向可启动的程序区段来开始启动操作系统;
③转交其他的loader:将引导程序转交给其他的loader来执行;
因为具有菜单的功能,所以我们可以现在不同的内核来启动系统;也因为具有转交给其他的loader的功能,所以可以实现,一机多系统。
但是:
windows: ntloader,仅是启动OS ;windows默认没有控制权转交的功能,
Linux:功能丰富,提供菜单,允许用户选择要启动系统或不同的内核版本;把用户选定的内核装载到内存中的特定空间中,解压、展开,并把系统控制权移交给内核
所以,要实现多系统,只能先装windows,再装linux,因为linux可以把引导转载程序的控制权交给windows来管理。此时的windows的loader就会接管启动流程,这样就可以加载内核文件了。
3、依据boot loader的设置加载Kernel, kernel会开始检测硬件与加载驱动程序;
linux会将内核解压缩到内存中,并且利用内核的功能来开始测试与驱动各个周边的设备,包括CPU,存储设备,网卡等。同时内核也会对自己的功能重新检测一下硬件。而不一定会使用BIOS检测到的硬件信息,也就是说,从此时开始内核开始完全接管BIOS后的工作。
那么内核文件存放在哪里呢?
一般来说内核文件存放在/boot下,并且取名为vmlinuz
config-2.6.32-642.el6.x86_64 :此版本内核被编译时选择的功能和模块配置文件;
grub:引导装载程序 grub 相关数据目录
System.map-2.6.32-642.el6.x86_64:内核功能放置到内存地址的对应表
initramfs-2.6.32-642.el6.x86_64.img:虚拟文件系统文件
vmlinuz-2.6.32-642.el6.x86_64:内核文件!
根据这些文件的名字,我们也可以知道此版本的linux内核为2.6.32-642.el6.x86_64这个版本,因为linux内核是可以通过动态加载内核模块的(即驱动程序),这些模块存放在/lib/modules/目录内。由于模块放置在磁盘根目录内,因此在启动的过程中内核必须要挂载根目录,这样才能读取到内核模块提供的加载驱动程序的功能。
为了防止影响到磁盘内文件系统,因此启动的过程中根目录是以只读的形式挂载的。
bootloader是系统的启动加载器。通常情况下,引导程序都安装在bootloader中。以我们常见的grup为例,grub分为stage1,stage1.5,stage2。其中stage1的代码是直接存放在mbr中的。当BIOS将控制权传递给MBR后,stage1的代码就开始运行,它主要负责将stage1.5或者stage2的内容加载在内存中。stage2被加载到内存中后,就会读取grub的配置文件grub.conf
思考: 现在就遇到一个问题,内核并不认识设备,所以需要去加载驱动程序,但是驱动程序都在/lib/modules/目录内,而根目录现在根本就没办法挂载,那是怎么读取到/lib/modules/目录内的驱动程序的?
在这种情况下,linux系统是依靠虚拟文件系统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虚拟文件系统(initialRAM disk):
一般文件名为:"/boot/initramfs-版本号.img" 这个文件能够通过boot loader加载到内存中,然后被仿真成一个根目录,且仿真文件系统内有一个可执行的程序,可以通过该程序加载启动过程中最需要的内核模块,通常这些模块就是RAID,LVM等文件系统与磁盘接口的驱动程序。载入完成之后,会帮助内核重新调用/sbin/init/来开始后续的流程。。。
系统初始化过程:
POST --> BootSequence(BIOS) --> Bootloader(MBR) --> kernel(ramdisk) --> rootfs(只读) --> init(systemd)
4、在硬件驱动成功后,Kernel会主动调动init进程,而init会取得run-level信息;
加载完毕后,内核会主动调用第一个进程,“/sbin/init”,它的功能就是准备软件执行的环境。所有的操作都会通过init的配置文件即/etc/inittab来规划,而inittab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设置选项,那就是默认的run level(运行级别)。
运行级别:为系统运行或维护等目的而设定;0-6:7个级别
0:关机
1:单用户模式(root自动登录), single, 维护模式
2: 多用户模式,启动网络功能,但不会启动NFS;维护模式
3:多用户模式,正常模式;文本界面
4:预留级别;可同3级别
5:多用户模式,正常模式;图形界面
6:重启
默认级别:3, 5
切换级别:init #
查看级别:runlevel; who -r
init读取其初始化文件:/etc/inittab
初始运行级别(RUN LEVEL)
系统初始化脚本
对应运行级别的脚本目录
捕获某个关键字顺序
定义UPS电源终端/恢复脚本
在虚拟控制台生成getty
在运行级别5初始化X
5、init执行/etc/rc.d/rc.sysinit文件来准备软件执行的操作环境(如网络、时区等);
/etc/inittab文件中有这一句“ si::sysinit:/etc/rc.d/rc.sysinit ” 这表示:开始加载各项系统服务之前,得先做好整个系统环境,主要利用 /etc/rc.d/rc.sysinit 这脚本来设置好系统环境的,所以,想要知道到底 CentOS 开机的过程当中做什么动作,就得要仔细的分析 /etc/rc.d/rc.sysinit这个文件
/etc/rc.d/rc.sysinit: 系统初始化脚本
(1) 设置主机名
(2) 设置欢迎信息
(3) 激活udev和selinux
(4) 挂载/etc/fstab文件中定义的文件系统
(5) 检测根文件系统,并以读写方式重新挂载根文件系统
(6) 设置系统时钟
(7) 激活swap设备
(8) 根据/etc/sysctl.conf文件设置内核参数
(9) 激活lvm及software raid设备
(10) 加载额外设备的驱动程序
(11) 清理操作
6、init执行run-level的各个服务的启动(script方式);
加载内核让整个系统准备接受指令来工作,再经过 /etc/rc.d/rc.sysinit 的系统模块与相关硬件信息的初始化后,你的 CentOS 系统应该已经顺利工作了。
只是,我们还需要启动系统所需要的各项服务,这样主机才能提供相关的网络或者是主机功能。这个时候,依据在 /etc/inittab 里面提到的 run level 设定值,就可以来决定启动的服务项目了。
举例来说,使用 run level 3 当然就不需要启动X Window 的相关服务。
各个不同的 run level 服务启动的各个脚本地址存放在“/etc/inittab”里;
说明:rcN --> 意味着读取/etc/rc.d/rcN.d/
K*: K##*:##运行次序;数字越小,越先运行;数字越小的服务,通常为依赖到别的服务
S*: S##*:##运行次序;数字越小,越先运行;数字越小的服务,通常为被依赖到的服务
for srvin /etc/rc.d/rcN.d/K*; do $srv stop done
for srvin /etc/rc.d/rcN.d/S*; do $srv start done
7、init执行/etc/rc.d/rc.local文件;
在完成默认 runlevel 指定的各项服务后,如果还有其他的动作想要完成时,这个档案就可以执行自己想要执行的系统指令了。 也就是说,有任何想要在开机时就进行的工作时,直接将他写入 /etc/rc.d/rc.local , 那么该工作就会在开机的时候自动被加载。而不必等登入系统去启动。
注意:正常级别下,最后启动一个服务S99local没有链接至/etc/rc.d/init.d一个服务脚本,而是指向/etc/rc.d/rc.local脚本
不便或不需写为服务脚本放置于/etc/rc.d/init.d/目录,且又想开机时自动运行的命令,可直接放置于/etc/rc.d/rc.local文件中
/etc/rc.d/rc.local在指定运行级别脚本后运行
可以根据情况,进行自定义修改
8、init执行终端机模拟程序mingetty来启动login程序,最后等待用户登录。
在完成了系统所有服务的启动后,接下来 Linux 就会启动终端机或者是 X Window 来等待使用者登入啦! 实际参考的项目是 /etc/inittab 内的这一段:
这一段代表,在 run level 2, 3, 4, 5 时,都会执行 /sbin/mingetty , 而且执行六个,这也是为何我们 Linux 会提供”六个纯文本终端机“的设定所在。 因为 mingetty 就是在启动终端机的命令。
要注意的是那个 respawn 的 init 操项目,他代表当后面的指令被终止 (terminal) 时, init 会主动的重新启动该项目。这也是为何我们登入 tty1 终端机接口后,以 exit 离开后, 系统还是会重新显示等待用户输入的画面的原因。
如果我们使用的是 run level 5 那么除了这六个终端机之外, init 还会执行 /etc/X11/prefdm -nodaemon 那个指令, 他主要的功能就是在启动 X Window 。
CentOS 6启动流程:
POST --> Boot Sequence(BIOS) --> Boot Loader --> Kernel(ramdisk) --> rootfs--> switchroot--> /sbin/init-->(/etc/inittab, /etc/init/*.conf) --> 设定默认运行级别--> 系统初始化脚本rc.sysinit--> 关闭或启动对应级别的服务--> 启动终端
简单图示即为:
本文出自 “I'm Groot” 博客,请务必保留此出处http://groot.blog.51cto.com/11448219/1852091
原文:http://groot.blog.51cto.com/11448219/1852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