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详细

桥接模式(Bridge)

时间:2016-09-22 18:03:25      阅读:111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桥接模式(Bridge),将抽象部分与它的实现部分分离,使它们都可以独立地变化。Bridge 模式把角色之间的继承关系改为了耦合的关系,从而使这两者可以从容自若的各自独立的变化;

技术分享

在以下的情况下应当使用桥梁模式:
1.如果一个系统需要在构件的抽象化角色和具体化角色之间增加更多的灵活性,避免在两个层次之间建立静态的联系。
2.设计要求实现化角色的任何改变不应当影响客户端,或者说实现化角色的改变对客户端是完全透明的。
3.一个构件有多于一个的抽象化角色和实现化角色,系统需要它们之间进行动态耦合。
4.虽然在系统中使用继承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由于抽象化角色和具体化角色需要独立变化,设计要求需要独立管理这两者。

桥接模式与装饰的区别:
装饰模式:

      这两个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为了减少子类的数目,避免出现复杂的继承关系。但是它们解决的方法却各有不同,装饰模式把子类中比基类中多出来的 部分放到单独的类里面,以适应新功能增加的需要,当我们把描述新功能的类封装到基类的对象里面时,就得到了所需要的子类对象,这些描述新功能的类通过组合 可以实现很多的功能组合 .
桥接模式:
      桥接模式则把原来的基类的实现化细节抽象出来,在构造到一个实现化的结构中,然后再把原来的基类改造成一个抽象化的等级结构,这样就可以实现系统在多个维度上的独立变化 。

桥接模式(Bridge)

原文:http://www.cnblogs.com/ctddjyds/p/5897345.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留言反馈 - 联系我们:wmxa8@hotmail.com
© 2014 bubuko.com 版权所有
打开技术之扣,分享程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