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体字节对齐准则:
1. 结构体变量的首地址能够被其最宽基本类型成员的大小所整除;
2. 结构体每个成员相对于结构体首地址的偏移量都是当前成员大小的整数倍,如有需要编译器会在成员之间加上填充字节;
3. 结构体的总大小为结构体最宽基本类型成员大小的整数倍,如有需要编译器会在最末一个成员之后加上填充字节。
4. 在嵌套结构中需要把内部‘打散‘后再进行对齐计算。
// sizeof(结构体).cpp : 定义控制台应用程序的入口点。 // #include "stdafx.h"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struct A { char a; int b; }; struct B { char a; A a1; char b; }; int _tmain(int argc, _TCHAR* argv[]) { cout<<sizeof(A)<<endl<<sizeof(B); return 0; }
上述程序的输出结果是8和16.
下面结合前面给出的准则具体分析一下。
对于结构体A其基本成员类型有char和int两种,最宽的是int占用4个字节,那么根据准则1,编译器会自动为结果体A分配一个能被4整除的首地址,A的第一个成员char的首地址就是结构体A的首地址,即偏移量为0,接下来,下一个成员变量int首地址,如果不做处理的话,应该是相对于A的偏移量是1,这就不满足准则2了,所以编译器开始在char的后面填充3个字节,使得int相对于A的偏移量是4,来满足准则2,然后结构体的总大小就是1(char)+3(填充)+4(int)=8,同时满足了准则3,不用再填充了,所以sizeof(A)=8。
对于结构体B,其中包括了一个复合类型,查看基本类型的时候,要将其中的结构体A拆分成char和int两种类型来看,所以结构体B中的基本数据类型是char,char,int,char,最宽的数据类型是int,编译器会自动为B分配一个能被4整除的首地址,B的第一个成员char的首地址就是结构体B的首地址,即偏移量为0,接下来,下一个成员变量A的首地址,如果不做处理的话,应该是相对于B的偏移量是1,这就不满足准则2了,所以编译器开始在char的后面填充3个字节,使得成员A相对于所在结构体B的地址偏移量是4,来满足准则2,这时加上B的长度8,B中最后一个成员char相对于B来说地址偏移量是8,能满足准则2,所以不需要在A的后面填充字节,这时B的总长度是1(char)+3(填充)+8(A)+1(char)=13,不满足准则3,所以还需要在最后一个char后面再添加3个字节,最后得到B的总大小是1(char)+3(填充)+8(A)+1(char)+3(填充)=16,所以sizeof(B)=16。
结构体技巧:结构体支持整体赋值,因此可以利用结构体来处理数组的整体赋值操作。
原文:http://www.cnblogs.com/wlzy/p/5897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