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主要是在公司带一个以研发为主要工作的部门,我们部门起的名字也比较高大上,叫“软件研究院”。年末到了,从几个方面对部门的工作进行一个简单的总结。
人员变化
严格来讲,研究院是在2016年2月时才成立的,最开始时组织架构上有十来位,但是真正参与到研究院工作的人员其实只有3位,主要工作为 ACME 产品的研发。随之时间推移、产品逐渐增多,到10月份时这个部门的人员已经增至65位,同时研发的产品达到了七、八个。11月全公司组织架构变更、采用矩阵式管理之后,研究院的人员收缩到 20 位,其中包含四个团队:ACME团队12人;发票查验团队2人;VICA 团队3人;公共技术组3个。
在人员招聘的过程中,研究院建立了一整套的技术人员培训体系,以培训所有刚入职的新员工。这些新鲜血液经过培训,有的进入了事业群,有的进入ACME 团队,有的进入了不同的产品研发组。事实证明,该培训体系能够很好地保证了新人在入职时,快速、高效地学习、掌握我们的基础业务知识和技术体系,并快速进入各团队展开工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升级,目前的培训也显示出了一些缺点:没有实时更新、没人去讲、没人去一对一带新人。这些问题,会在后面的培训中进行改善。
团队建设
研究院在 2016 年构建之初,制定了整个部门的愿景、职责及文化:
这些文化起到了很好的团队粘性作用。但是有一些部分并没有很好的落地,需要反思,并在 2017 年更好地执行。
2016 年,研究院招聘、培训并组建了许多团队:公共技术组;ACME 研发测试团队;SaaS 研发、测试团队;VICA 团队;数据提取团队;前期的简程团队。
特别是公共技术组、ACME团队,引入并建立了团队的敏捷流程、两阶段发版流程,与事业群的协作机制等,并制定了整个团队的其它相关工作制度。团队战斗力也不错,当重要命令下达时,能积极主动执行到位。
项目辅助
2016 年研究院的 ACME 团队,在研发产品的同时,辅助了许多的项目开发。从北京银行,几乎全部.NET人员都写JAVA 代码;到证通项目、太平洋证券、温州银行,再到后来的农信、哈行等,ACME 团队都会安排人到现场解决问题,尽全力去帮助所有项目组的实施成功。
公共技术组中的团队成员,能力级别基本都是高级研发。公司各业务线上的问题,也都会去找到他们来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
研究院当下以及未来都会做到:只要人员出马,问题必须解决!
产品产出
2016年研究院最大的工作就是在组建团队的同时,开展各产品的研发。截止到现在,已经产出的产品有下面一些:
回首整年,2016 年研究院的主要职责就是新产品的研发。接下来,这些产品线研发小组会陆续成为独立的业务组。
就目前而言,虽然有些文档并不齐备,技术有些方面考虑还是不全,但是已经建立起整个公司的整体技术方案。虽然一些新产品线还象嗷嗷待哺的婴儿,但是他们已经可以独立行走,终会走向成熟!
2017年,我们更想看到的是,这些大贲的孩子,能够更健康、稳定地成长。所以 2017 年研究院的工作将会专注这些内容。
个人小结
今年对于我个人的工作来说,总结起来就是:忙,但是有意义!
太多沟通协调的事,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导致几乎没有时间去写代码。对于一个技术出身的我来说,第一次忙到连续几个月都没有写过一行代码,确实是第一次,不时有些忐忑和不适应。但是回头看看,做的事情是很有意义的。对于公司来说,现阶段需要一个这样的人来带领研发,以及完成各产品初期的技术规划。对于个人来说,这也算是一种成长吧,让自己的手能够脱离底层代码这么久,站在更高的层面来思考公司的战略、方向、研发的管理等更有意义的话题。
2017 年,公司发生了许多变化,研究院的职责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我将努力在新的一年中,不断适应并成长,为大贲的成长与壮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我认为2017年是大贲腾飞的一年,我也让自己在 2017 年多做一些技术方面的工作,为大贲的腾飞建立起起飞的跑道,在技术上为各业务线铺平道路、保驾护航!
原文:http://www.cnblogs.com/zgynhqf/p/6235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