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创建文件
>>> file(‘test.txt‘,‘w‘) -->在当前路径下创建文件
test.txt是文件名
w是打开文件的方式,r是读,w是写,a是追加,如果当前路径没有这个文件,用w可以直接创建
2.往文件中写内容
>>> file(‘test.txt‘,‘w‘).write(‘hello‘) #如果是以‘w‘模式打开的,那么会重新写这个test.txt文件,原来的内容不再有。
正确的写法:
>>> f = file(‘test.txt‘,‘w‘)
>>> f.write(‘hello\n‘) #\n 是换行
>>> f.write(‘hello2‘) #现在写的数据还在内存里边,没有写到硬盘上,此时查看文件是空的,即便原来有数据。
>>> f.close() #把文件关掉就写到硬盘上了,只要是用w模式打开的写数据,就会覆盖掉以前的数据,产生一个新文件
3.读文件
如果是以w模式打开文件的,写完数据之后不想关闭文件,但是还想看到文件中的内容,用flush(),但是这样会报错,因为你用的是w模式打开的,所以没法读取,在这儿只是想引进flus()的使用方法
不写打开文件模式,默认是以r来打开文件的
>>> f = file(‘test.txt‘)
>>> f.read() #read()方法读取出来的是字符串
‘hellohello\n‘
>>> f.readline() #这个是读取文件一行的方法,在这儿为什么会是空的呢?因为在刚打开文件时,我们用f.read()读取了一次,相当于从内存中把这个字符串全部读取了出来,
‘‘ #这时候指针就移到了字符串的后边,那同时也就没有了内容。
可以通过这个来验证以上内容是否正确
>>> f = file(‘test.txt‘) #关闭文件后重新打开
>>> f.tell() #查看文件内容在内存指针的位置
0 #结果是0,也就是没读取文件之前指针在最前边
>>> f.readline() #读取test.txt中的一行
‘hello\n‘ #显示结果以字符串的形式出现
>>> f.readline()
‘hello\n‘ #test.txt总共写了两行hello
>>> f.readline() #在读取的时候就没有内容了,因为第三行没有内容,所以显示空
‘‘
>>> f.tell() #再次调用查看指针在内存中的位置
12
>>>
原文:http://www.cnblogs.com/i1991/p/6322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