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毕设重新回归Ubuntu,手头有一台装了Win10的ThinkPad X240s
,最终成功完成了Windows 10 教育版
和Ubuntu Kylin 15.10
的双系统配置,下文(多图慎入)是我完成整个过程的手记。
安装方式
Ubuntu是很多Linux初学者最理想的选择,如果你恰好对Windows系列审美疲劳或者累觉不爱,那就要听好,有三种方法助你走进Ubuntu新世界。
-
虚拟机安装
原料
:Ubuntu Kylin的ISO、VMware或VirtualBox
优点
:一条龙服务,安全简单
缺点
:用户体验差,隔靴搔痒
-
Wubi安装
原料
:Ubuntu Kylin的ISO、wubi.exe
优点
:即点即用,默认Windows开机引导
缺点
:易死机,待机和网络易出问题
-
U盘安装
原料
:Ubuntu Kylin的ISO、UltraISO、EasyBCD、U盘(>=2G)
优点
:简单安全,正牌双系统
缺点
:默认Ubuntu开机引导
安装环境
本人的原则是,既然玩就玩最正宗的,so我选择U盘镜像双系统。
系统属性
游戏开始
下面正式开始安装,step by step。
-
数据备份
先别着急,你备份了吗?如果你看到这里,说明你选择了风险最大的一条路,在游戏开始之前,一定要做好数据备份,数据备份,数据备份。
-
创建磁盘分区
- 按住Win + X,选择“磁盘管理”:
磁盘管理概览
- 选择剩余空间较大的可分配磁盘,右键并选择“压缩卷”,这里选择压缩E盘50G左右的空间:
压缩卷
- 点击“压缩”之后,E盘后部出现黑色的50G“未分配空间”:
50G未分配空间
至此,磁盘分区过程完成。
-
禁用快速启动(可选)
- 按住Win + X(请记住这个万能的组合),选择“电源选项”,依次执行:
"选择电源按钮的功能"
"更改当前不可用的设置"
取消选择"启用快速启动(推荐)"
注: “快速启动”是Windows 8时代引进的新特性,建议关闭该特性的原因是,“快速启动”会影响Grub开机引导过程,可能出现无法载入Ubuntu的状况,最后选择“保存修改”。
-
禁用安全启动(Secure Boot)
- 进入系统“设置”,依次执行:
更新和安全
恢复>高级启动>立即重启
疑难解答
高级选项
启动设置
执行重启(并不是什么都不做)。
启动设置
大部分机器默认是关闭Secure Boot的,如果不放心,直接重启进Boot,简单粗暴:
Boot>Security>Secure Boot
确保Secure Boot是Disabled
注:同样的,“安全启动”也是Windows 8时代为了防范RootKit病毒所采取的安全措施,但也阻止了Windows和其他操作系统的双启动,因此在载入Ubuntu镜像之前,务必确保“安全启动”已禁用。
-
制作Ubuntu的启动U盘
(用U盘安装过操作系统的童鞋可以跳过这一步)
- 备份待写入的U盘
- 进入UltraISO,打开文件:
打开镜像文件
- 启动>写入硬盘映像:
写入硬盘映像
- 按默认值写入:
写入硬盘映像
- 完成写入:
完成硬盘映像写入
-
U盘安装Ubuntu
万事俱备,跟往常重装系统一样,插上U盘,根据机器找到进入Boot的快捷键(我的是F1),下面step by step详解。
- 找到镜像U盘,调整Priority Order,Save and Exit:
Boot Priority Order
注:下次restart记得重置,否则无限循环。
炫酷的起始画面
- 选择“安装Ubuntu Kylin”:
欢迎页
- 完成默认设置:
准备事项
注:如果网络和空间匀速,建议选择“安装中下载更新”和“安装这个第三方软件”。
- 非常重要的一步,选择“其他选项”:
安装类型选择
- 为空闲磁盘分区:
在这一步会看到我们之前分配的未使用磁盘空间,我们即将为这块空闲磁盘分区,为了更方便理解接下来的操作,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安装过程所涉及到的几个主要的Linux分区:
/
:存储系统文件,建议10GB ~ 15GB;
swap
:交换分区,即Linux系统的虚拟内存,建议是物理内存的2倍;
/home
:home目录,存放音乐、图片及下载等文件的空间,建议最后分配所有剩下的空间;
/boot
:包含系统内核和系统启动所需的文件,实现双系统的关键所在,建议200M。
- 分区类型
1、/分区。用于存储系统文件。
2、swap,即交换分区,也是一种文件系统,它的作用是作为Linux的虚拟内存。
在Windows下,虚拟内存是一个文件:pagefile.sys;而Linux下,虚拟内存需要使用独立分区,这样做的目的据说是为了提高虚拟内存的性能。
3、/boot:包含了操作系统的内核和在启动系统过程中所要用到的文件。
在很多老旧的教程中,都会让用户在/boot目录上挂载一个大小为100MB左右的独立分区,并推荐把该/boot放在硬盘的前面——即1024柱面之前。事实上,那是Lilo无法引导1024柱面后的操作系统内核的时代的遗物了。当然,也有人说,独立挂载/boot的好处是可以让多个Linux共享一个/boot。
其实,无论是基于上述的哪种理由,都没有必要把/boot分区独立出来。首先,Grub可以引导1024柱面后的Linux内核;其次,即使是安装有多个
Linux,也完全可以不共享/boot。因为/boot目录的大小通常都非常小,大约20MB,分一个100MB的分区无疑是一种浪费,而且还把把硬盘分的支离破碎的,不方便管理。另外,如果让两个Linux共享一个/boot,每次升级内核,都会导致Grub的配置文件冲突,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而且,不独立/boot分区仅仅占用了根目录下的大约20MB左右的空间,根本不会对根目录的使用造成任何影响。
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硬盘容量的增大,无法引导Linux内核的现象再次出现,这也就是著名的137GB限制。很遗憾,Grub是无法引导137GB之后的分区中的Linux内核的。如果你不巧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你就要考虑把/boot独立挂载到位于137GB前方的独立分区中,或者索性就把
Linux的分区都往前移动,让根目录所在分区位于137GB之前。
4、/usr/local:是 Linux系统存放软件的地方。
建议把/opt,/usr或/usr/local独立出来的教程,基本上也是非常老的了。使用Ubuntu时,我们一般都是使用系统的软件包管理器安装软件,很少自己编译安装软件。而建议独立/usr,/opt,/usr/local的理由无非是为了重装系统时不再重新编译软件而直接使用早先编译的版本。不过对于大多数普通用户来说,这个建议通常是没有意义的。
5、/var:是系统日志记录分区。
6、/tmp分区,用来存放临时文件。
建议把/var和/tmp独立出来的教程通常是面向服务器的。因为高负载的服务器通常会产生很多日志文件、临时文件,这些文件经常改变,因此把/var,
/tmp独立出来有利于提高服务器性能。但我们用Ubuntu是做桌面的,甚至有些用户根本从来没有关心过系统日志这玩意儿,所以根本没有必要独立的为
/var和/tmp挂载分区。
7、/home:是用户的home目录所在地。
这可能是唯一一个值得独立挂载分区的目录了。/home是用户文件夹所在的地方。一个用户可能在/home/user中存放了大量的文件资料,如果独立挂
载/home,即使遇到Ubuntu无故身亡的尴尬局面,也可以立刻重装系统,取得自己的文件资料。因此,/home是唯一可以考虑独立挂载分区的目录。
有些老旧的教程中建议把Linux安装在主分区中,或在/boot下挂载一个主分区。事实上,这也是不需要的。Linux的所有分区都可以位于逻辑分区中。所以不要再为这些旧教程所误导了,不要再浪费有限的主分区了,放心的把Linux安装在逻辑分区中吧。
- /boot分区,它包含了操作系统的内核和在启动系统过程中所要用到的文件,建这个分区是有必要的,因为目前大多数的PC机要受到BIOS的限制, 况且如果有了一个单独的/boot启动分区,即使主要的根分区出现了问题,计算机依然能够启动。这个分区的大小约在60MB—120MB之间。(这个和上面说的不同。我还是建了boot分区。)
/usr 分区,是 Linux系统存放软件的地方,如有可能应将最大空间分给它。
/home分区,是用户的home目录所在地,这个分区的大小取决于有多少用户。如果是多用户共同使用一台电脑的话,这个分区是完全有必要的,况且根用户也可以很好地控制普通用户使用计算机,如对用户或者用户组实行硬盘限量使用,限制普通用户访问哪些文件等。
/var/log分区,是系统日志记录分区,如果设立了这一单独的分区,这样即使系统的日志文件出现了问题,它们也不会影响到操作系统的主分区。
/tmp分区,用来存放临时文件。这对于多用户系统或者网络服务器来说是有必要的。这样即使程序运行时生成大量的临时文件,或者用户对系统进行了错误的操作,文件系统的其它部分仍然是安全的。因为文件系统的这一部分仍然还承受着读写操作,所以它通常会比其它的部分更快地发生问题。
/bin分区,存放标准系统实用程序。
选择空闲磁盘
选定空闲磁盘,点击+,首先分配16G空间给/分区,选择“主分区”、“空间起始位置”、Ext4和“挂载点/”:
创建/分区
注:实际上,一块硬盘最多容纳4个主分区,或3个主分区外加1个扩展分区,在选择分区类型时,可能会出现“安装系统时空闲分区不可用”状况,为了解决问题,下面一律选择“逻辑分区”。
重复创建步骤,分配16G空间给swap分区,选择“逻辑分区”(主分区已满)、“空间起始位置”、用于“交换空间”:
创建交换分区
接着分配200M空间给/boot分区,选择“逻辑分区”(主分区已满)、“空间起始位置”、“Ext4”和“挂载点/boot”:
创建/boot分区
最后将所有剩余空间分配给/home分区,选择“逻辑分区”(主分区已满)、“空间起始位置”、“Ext4”和“挂载点/home”:
创建/home分区
选择/boot对应的盘符作为“安装启动引导器的设备”,务必保证一致:
-
注:Ubuntu安装“启动引导器”的设备选哪一项,选默认还是选/boot分区?
如果你要用Ubuntu的引导器代替Windows的引导器,就选 /dev/sda。
如果你要保留Windows的引导器,就选 /boot分区,但这样一来,装完Ubuntu重启后,只能启动Windows,还必须在Windows上面安装Easybcd、Grub4dos等等之类软件来添加Ubuntu启动项。
-
确保引导设备编号和/boot一致
将改动写入磁盘,去喝杯咖啡:
- 咖啡喝完,刚好进入最后的设置:
地理位置
键盘布局
用户信息
欢迎界面
大功告成
重启系统,进入Windows完成最后的引导设置。
-
EasyBCD引导Ubuntu
进入EasyBCD,选择“添加新条目”,选择Linux/BSD操作系统,在“驱动器”栏目选择接近200M的Linux分区:
EasyBCD设置
完成条目添加后,重启电脑,会发现Windows10和Ubuntu的双系统已经完成安装,祝玩得开心!
添加之后的条目
Windows引导的开机画面
Ubuntu Kylin桌面
最后
用Windows引导Ubuntu最大的好处就是,当不再需要Ubuntu的时候,直接在Windows磁盘管理中将其所在所有分区删除,然后将EasyBCD中对应条目删除即可。关于Ubuntu引导Windows的方法,如果大家感兴趣,欢迎尝试和分享。
参考
Beginners Guide To Install Windows 10 With Ubuntu
如何在 Win8 上禁用 UEFI 安全引导以安装Linux
Windows 10 Pro + Ubuntu 14.04.3 LTS 雙系統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