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详细

01读《软件构架实践》后感

时间:2017-02-03 23:04:17      阅读:250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寒假生活

读《软件构架实践》1-3章后感

    看到书名,心里便对“软件构架”产生了一个模糊的轮廓,根据现有的经验,我的理解是:既然被称作是一个构架,那应该是一个系统的骨干之处,是撑起整个系统的复杂结构。可能是有的人早时设计一个系统的构架,后来被人们广泛使用,最终演变成为适用于多个系统的多样式构架,像我们学过的设计模式,被人熟练运用丰富后成为开发的经验。

    在阅读之后,我找到了构架的确切定义:某个软件或计算机系统的软件构架是该系统的一个或多个结构,他们由软件元素(特征损失模型MODP、回响模型MODR、噪音模型MODN、控制处理CP)、这些元素的外部可见属性以及这些元素之间的关系组成。

 

    构架不是仅仅取决于系统需求,它还会因为技术、商业和社会等诸多因素的改变而改变,构架来源于系统需求,而系统来自于构架。在提出对系统设计的设想时,构架和系统的复杂关系也就开始逐渐演变了,这种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周期就是软件构架周期。构架因影响了涉众、组织结构、系统质量等诸多元素,所以是系统开发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A-7E航空电子系统的企业构架周期中我们看到软件构架的理论思想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虽不是最早期版本的构架,但也能看出从思想家、空想者到实践的过渡。案例中,系统构架很好的运用了使用结构实现质量目标、模块化的分析方法、结构之间的相互关联及总体设计。虽然它在商业上来说是失的,但在研究领域上是成功的。

 

                

01读《软件构架实践》后感

原文:http://www.cnblogs.com/love528/p/6344947.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留言反馈 - 联系我们:wmxa8@hotmail.com
© 2014 bubuko.com 版权所有
打开技术之扣,分享程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