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公司的产品基于Linux开发,不可避免的使用Linux命令,除了一些常用的最基本的外,偶尔也会用到一些较为生疏的,近几日在测试某MR的功能,由于公司产品也是基于大数据的,所以,对性能方面也需要关注,虽然家里环境完全比不上现场环境,家里也不做性能测试,但还是要看下的,今天拿出时间来专门看了下top这个命令。top命令在Linux中的作用是实时显示系统各个进程的资源占用情况,与windows的任务管理器类似。作为主要查看的监控,swap的变化值得注意,如果swap交换区的used不断的变化,说明物理内存不断在和swap交换区的数据进行交换处理,这就说明内存真的不够用了
前五行为统计信息区:
第一行:任务队列信息,同uptime命令的执行结果,具体参数 说明情况如下:
17:16:10 当前系统时间
up 4 days 7:18 系统已经运行了4天7小时18分钟
8 users 当前有8个用户登录系统
load average 2.18,2.37,2.20 分别是1分钟、5分钟、15分钟的 负载情况,该处的数值是系统每隔5秒检查一次活跃的进程数,然后按照特定的算法计算出的。如果这个数值除以逻辑CPU的数量,结果高于5则表示已经超负载了
第二行:task任务进程
系统现在有205个进程,处于运行状态的有1个,204个在休眠,停止状态的0个,僵尸状态的0个
第三行:cpu状态信息,
31.3%us-用户空间占用cpu的百分比
1.1%sy-内核空间占用cpu的百分比
0.0%ni-改变过优先级的进程占用cpu的百分比
67.1%id-空闲cpu百分比
0.1%wa-io等待占用cpu的百分比
0.0%hi-硬中断占用cpu的百分比
0.4%si-硬中断占用cpu的百分比
第四行:内存状态
12199060k total:物理内存总量
12048128k used:使用中的内存总量
150932k free:空闲的内存量
215448k buffers:缓存的内存量
第五行:swap交换分区信息
5119996k total 交换区总量
13940k used 使用的交换区总量
5106056k free 空闲交换区总量
7698300k cached 缓冲的交换区总量
第四行的free+第四行的buffers+第五行的cached=该服务器的可用内存:约7.6G
第六行为空行
第七行及以下:各进程的状态监控
pid:进程id
user:进程所有者
pr:进程优先级
NI:nice值。负值表示高优先级,正值表示低优先级
VIRT:进程使用的虚拟内存总量,单位kb
RES:进程使用的、未被换出的物理内存大小,单位kb。RES=CODE+DATA
SHR:共享内存大小,单位kb
S:进程状态。D=不可中断的睡眠状态 R=运行 S=睡眠 T=跟踪/停止 Z=僵尸进程
%CPU:上次更新到现在的CPU时间占用百分比
%MEM-进程使用的物理内存百分比
time+ 进程使用的cpu时间总计,单位1/1001秒
command 进程名称
以上是对展示信息的解释,而还有各种参数需要自己去揣摩,比如:
敲击“b” 会高亮显示当前运行进程等等。
原文:http://www.cnblogs.com/lingmang/p/6414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