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变量的定义。
变量与常量相对应,变量是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它的值允许改变的量,变量可以通过变量名访问。
2、Java中的三大变量
(1)、类变量。又称为静态变量,在类中定义类的属性时,使用static关键字修饰声明一个变量。当对象中出现共享数据时,可以使用静态(static)修饰为类变量,类变量存储在方法区中。
类变量的两种访问方式:
第一种:类名.变量名
第二种:类的实例对象.变量名
多数情况下采用第一种方式。
(2)、成员变量。声明时不用static修饰的变量。只能通过类的实例对象.变量名的方式来访问。成员变量存储于堆内存当中。
注:类变量和成员变量前面都可以加访问修饰符,按照访问权限由大到小,java提供了四种访问权限,分别是public(公有)、protected(保护)、default(默认)、private(私有)。
(3)、局部变量。在类中方法体定义的变量,包含方法的形参,都是局部变量,其作用范围仅限其所在方法体的大括号开始至结束位置。局部变量存储与栈内存当中。
3、变量的定义。
定义格式:数据类型 变量名;//这种方式是等使用再赋值
数据类型 变量名=变量值;//这种方式是在声明的时候就给变量初始化。
例:int x=0,y;
y=x+3;
第一行代码中定义了两个变量x和y,在内存中开辟了两块内存单元,同时为变量x分配了一个初始值0,而变量y没有分配初始值。
第二行代码中,程序先取出变量x 的值,与3进行相加的操作后,将结果赋值给变量y.
4、变量的数据类型。
数据类型大体分为两种:基本数据类型和引用数据类型。
(1)、整数类型变量。用来存储整数数值,即没有小数部分的值。分为4中不同类型:字节型(byte)、短整型(short)、整型(int)、长整型(long)
类型名 | 占用空间 | 取值范围 |
byte | 8位(1个字节) | -27~27-1(-128~127) |
short | 16位(2个字节) | -215~215-1(-32768~32767) |
int | 32位(4个字节) | -2的31次方~2的31次方-1 |
long | 64位(8个字节) | -2的63次方~2的63次方-1 |
注意:在为long类型变量赋值时,要在赋值的后面加上一个字母L或小写l,说明赋值类型为long类型。如果赋的值未超出int型的取值范围,加上省略都可以。
(2)、 浮点数类型变量。用来存储小数数值。分为单精度浮点数(float)、双精度浮点数(double浮点型默认),double型所标示的浮点数比float型更为精确。
类型名 | 占用空间 | 取值范围 |
float | 32位(4个字节) | 1.4E-45~3.4E+38, -1.4E-45~-3.4E+38 |
double | 64位(8个字节) | 4.9E-324~1.7E+308, -4.9E-324~-1.7E+308 |
注意:在取值范围中,E表示以10为底的指数,E后面的+和-代表正指数和负指数,例如:1.4E-45表示1.4* .10的-45次方
在java中,一个小数会被默认为double类型,所以在为float类型变量赋值时后面一定要加上F或者f,而为double类型赋值时,结尾的D或d可加可省略。
注意:浮点型存在不精确计算的问题,例如:5.0-4.9计算结果为0.09999999999999964,可以使用BigDecimal解决,这里不详细赘述。
(3)、字符类型变量。
字符类型变量用于存储一个单个字符,在java中用char表示。Java中的每个char类型的字符变量都会占用两个字节(也可以用int来表示)。在给char类型变量赋值时,需要用一对英文半角格式的单引号把字符括起来,如’a’,也可以将char类型的变量赋值为0~65535范围内的整数。计算机会自动将这些整数转化为对应的字符,如数值97对应的字符为’a’。
(4)、布尔类型变量。
布尔型变量用来存储布尔型值,在java中用boolean来表示,该类型的变量只有两个值,即true和false。
5、变量的类型转换。
(1)、自动类型转换(隐式转换)。指两种数据类型在转换的过程中不需要显式的进行声明。
要实现自动类型转换,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两种数据类型彼此兼容,二是目标类型的取值范围大于源类型的取值范围。
例:byte b=3;
int a=b;
将byte类型变量b赋给int类型变量a,由于int类型变量的取值范围大于byte类型变量的取值范围,编译器在赋值过程中不会造成数据丢失,所以编译器能够自动完成这种转换。
三种可实现自动类型转换的情况:
第一种: 整数类型之间可以实现转换,byte类型的数据可以赋值给short、int、long类型的变量。short、char类型可以赋值给int、long类型的变量。int类型的变量可以赋值给long类型的变量。
第二种:整数类型转换为float类型,如byte、short、int、char类型的数据可以赋值给float类型的变量。
第三种:其他类型转换为double类型。如byte、short、int、char、long、float类型的数据可以赋值给double类型的变量。
(2)、强制类型转换(显式转换)。
指两种数据类型在转换的过程中需要显式的进行声明。当两种类型彼此不兼容,或者目标类型的取值范围小于源类型时,自动类型转换无法进行,这时就需要强制类型转换。
转换格式:目标类型 变量名=(目标类型)值;
注意:在对变量进行强制转换时,会发生取值范围大的数据类型向取值范围小的数据类型的转换,如将int类型数转为byte类型,这样极容易造成数据精度的丢失和数据溢出。(double类型是不精确计算的)数据类型转换一般遵循小转大的原则。
转换技巧:表达式类型自动提升:所谓表达式是指由变量和运算符组成的一个算式。变量在表达式中进行运算时,也可能发生自动类型的转换,这就是表达式数据类型的自动提升。
6、变量的作用域。
变量需要在它的作用范围内才可以被使用,这个作用范围称为变量的作用域。在程序中,变量一定会被定义在某一对大括号中,该大括号所包含的代码区域便是这个变量的作用域。
原文:http://www.cnblogs.com/stsinghua/p/6418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