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聚焦:
使用了资源管理对象(如智能指针),就一定是安全的吗?显然不是。
资源泄露发生可能在于,在“资源被创建”和“资源被转换为资源管理对象”两个时间点之间有可能发生异常干扰。
看下面这个例子:
//函数说明
int priority(); //揭示处理程序的优先权
void processWidget(std::tr1::shared_ptr<Widget> pw, int priority); // 用来在某动态分配所得的Widget上进行某些带有优先权的处理
// 这里对动态分配得来的Widget运用智能指针
// 现在考虑调用processWidget
processWidget(new Widget, priority()); // 显然编译是不通过的,原因是类型不匹配。
// 如果像下面这样调用即可
processWidget(std::tr1::shared_prt<Widget>(new Widget), priority()); // 编译通过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上述正确的调用方法,却可能发生资源泄露。
分析:
调用processWidget之前,编译器需要做三件事:
- 调用priority
- 执行“new Widget”
- 调用tr1:shared_ptr构造函数
问题在于:C++编译器是以什么样的次序完成这些事情的呢?
答案是不确定的。
可以确定的是:“new Widget”一定执行于tr1::shared_ptr构造函数被调用之前。
但是对priority的调用则可以排在第一第二或第三的位置。
当priority的调用排在第二的位置时,执行次序如下:
- 执行“new Widget”
- 调用priority
- 调用tr1:shared_ptr构造函数
潜在的问题:如果第二步发生异常,new Widget返回的指针将会遗失。(其实为什么会遗失,这个问题有待验证)
所以,资源泄露发生可能在于,在“资源被创建”和“资源被转换为资源管理对象”两个时间点之间有可能发生异常干扰。
解决的方案:
使用分离语句
std::tr1::shared_ptr<Widget> pw(new Widget);
processWidget(pw, priority());
依据在于:编译器对于“跨越语句的各项操作”没有重新排列的自由。
小结:
以独立语句将newed对象存储于智能指针内,如果不这样做,一旦异常被抛出,有可能导致难以察觉的资源泄漏。
参考资料:
《Effective C++ 3rd》
Effective C++(17) 以独立语句将newed对象置入智能指针
原文:http://blog.csdn.net/zs634134578/article/details/1890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