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移动平台 > 详细

iOS----------关于UDID和UUID的一些理解

时间:2017-04-20 10:01:18      阅读:349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一.UDID(Unique Device Identifier) 

UDID是Unique Device Identifier的缩写,中文意思是设备唯一标识. 

在很多需要限制一台设备一个账号的应用中经常会用到,在Symbian时代,我们是使用IMEI作为设备的唯一标识的,可惜的是Apple官方不允许开发者获得设备的IMEI. 

ios5 sdk中的获取方法: 

  1. [UIDevice currentDevice] uniqueIdentifier] 

uniqueIdentifier在UIDevice.h中的定义如下: 

  1. @property(nonatomic,readonly,retain) NSString    *uniqueIdentifier  __OSX_AVAILABLE_BUT_DEPRECATED(__MAC_NA,__MAC_NA,__IPHONE_2_0,__IPHONE_5_0); // a string unique to each device based on various hardware info.  

意思是iOS2.0以上及iOS5.0以下的系统可用,但不建议使用.Apple有可能在ios5.0之后删除该函数. 

经过测试,未越狱的iPhone,系统版本为5.0.1,依然可以获取UDID. 

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对于已越狱了的设备,UDID并不是唯一的.使用Cydia插件UDIDFaker,可以为每一个应用分配不同的UDID. 

所以UDID作为标识唯一设备的用途已经不大了. 

二.UUID(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 

UUID是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的缩写,中文意思是通用唯一识别码. 

由网上资料显示,UUID是一个软件建构的标准,也是被开源软件基金会(Open Software Foundation,OSF)的组织在分布式计算环境(Distributed Computing Environment,DCE)领域的一部份.UUID的目的,是让分布式系统中的所有元素,都能有唯一的辨识资讯,而不需要透过中央控制端来做辨识资讯的指定. 

根据以上定义可知,同一设备上的不同应用的UUID是互斥的,即能在改设备上标识应用.但是并没有明确指出能标识出装有同一应用的不同设备,但是根据我推测,这个UUID应该是根据设备标识和应用标识生成唯一标识,再经过加密而来的(纯推测). 

iOS中获取UUID的代码如下: 

  1. 1 -(NSString*) uuid { 2 CFUUIDRef puuid = CFUUIDCreate( nil ); 3 CFStringRef uuidString = CFUUIDCreateString( nil, puuid ); 4 NSString * result = (NSString *)CFStringCreateCopy( NULL, uuidString); 5 CFRelease(puuid); 6 CFRelease(uuidString); 7 return [result autorelease]; 8 } 

虽然UUID是官方提出的一种替代UDID的建议方案,但网上有资料说UUID不能保证在以后的系统升级后(IOS6,7)还能用. 

经过我测试目前,UUID在IOS4和IOS5下均可以使用,而且UUID每次生成的值都不一样,需要开发者自行保存UUID. 

如果使用UUID为标识保存用户的资料在网络上,当用户重装软件后,UUID的值就可能会发生改变(基本上可说是百分百会发生改变),用户则无法重新下载原来的网络资料. 

三.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经过上述的探讨,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使用UDID或是UUID,我们的目的通常都是为了让用户可以自动注册,而不需要账号密码.而使用UDID和UUID作为用户的ID也并不是毫无缺陷. 

现在网上有一现成的解决方案,使用设备的Mac地址,因为Mac地址也是唯一的.unix有系统调用可以获取Mac地址.但有些事情需要注意: 

1.iPhone可能有多个Mac地址,wifi的地址,以及SIM卡的地址.一般来讲,我们取en0的地址,因为他是iPhone的wifi的地址,是肯定存在的.(例外情况依然有:市面上依然存在一部分联通的阉割版无wifi的iPhone) 

2.Mac地址涉及到隐私,不应该胡乱将用户的Mac地址传播!所以我们需要将Mac地址进行hash之后,才能作为DeviceId上传. 

关于第一个注意点的问题,经过我测试,没有Wifi功能的iPhone3GS一样可以获得Mac地址,所以这应该是目前标识设备唯一最好的一个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github下载地址github。com/gekitz/UIDevice-with-UniqueIdentifier-for-iOS-5 

背景:

大多数应用都会用到苹果设备的UDID号,UDID通常有以下两种用途:

1)用于一些统计与分析目的;【第三方统计工具如友盟,广告商如ADMOB等】

2)将UDID作为用户ID来唯一识别用户,省去用户名,密码等注册过程。

不过,2011年时,苹果就宣布ios5.0以后的系统中将不再支持以下方法获取用户的UDID【苹果设备的唯一识别码】:

  1. [UIDevice currentDevice] uniqueIdentifier]; 

【注:对于已越狱了的设备,UDID并不是唯一的.使用Cydia插件UDIDFaker,可以为每一个应用分配不同的UDID】

同时,苹果公司建议使用UUID【一种开放的软件构建标准】来替代:

  1. -(NSString*) uuid {   
  2.     CFUUIDRef puuid = CFUUIDCreate( nil );   
  3.     CFStringRef uuidString = CFUUIDCreateString( nil, puuid );   
  4.     NSString * result = (NSString *)CFStringCreateCopy( NULL, uuidString);   
  5.     CFRelease(puuid);   
  6.     CFRelease(uuidString); return [result autorelease];   

该方法每次都会获取一个唯一的标识字符串,开发者可以在应用第一次启动时候调用一次,然后将该串存储起来,以便以后替代UDID来使用。

问题是如果用户删除该应用再次安装时,又会生成新的字符串,所以不能保证唯一识别该设备。

而最近(2012年3月),有消息称苹果应用商店开始拒绝使用UDID的应用上架。

替代方案:

现在网上有一现成的解决方案,使用设备的Mac地址,因为Mac地址也是唯一的.unix有系统调用可以获取Mac地址.但有些事情需要注意: 
1.iPhone可能有多个Mac地址,wifi的地址,以及SIM卡的地址.一般来讲,我们取en0的地址,因为他是iPhone的wifi的地址,是肯定存在的.
2.Mac地址涉及到隐私,不应该胡乱将用户的Mac地址传播!所以我们需要将Mac地址进行hash之后,才能作为DeviceId上传.

该解决方案源码地址:https://github.com/gekitz/UIDevice-with-UniqueIdentifier-for-iOS-5

该方案提供了两个方法:

uniqueDeviceIdentifier (返回MAC和CFBundleIdentifier的MD5值)
uniqueGlobalDeviceIdentifier(返回MAC的MD5值)

使用方法:

  1. #import "UIDevice+IdentifierAddition.h" NSLog(@"%@",[[UIDevice currentDevice] uniqueDeviceIdentifier]); 
  2. NSLog(@"%@",[[UIDevice currentDevice] uniqueGlobalDeviceIdentifier]); 

测试结果:

WIFI下:

UDID:XXXX21f1f19edff198e2a2356bf4XXXX 
新生成的:XXXX7dc3c577446a2bcbd77935bdXXXX 

3G下:

UDID:XXXX21f1f19edff198e2a2356bf4XXXX
新生成的:XXXX7dc3c577446a2bcbd77935bdXXXX

GPRS下

UDID:XXXX21f1f19edff198e2a2356bf4XXXX
新生成的:XXXX7dc3c577446a2bcbd77935bdXXXX

飞行模式下:

UDID:XXXX21f1f19edff198e2a2356bf4XXXX
新生成的:XXXX7dc3c577446a2bcbd77935bdXXXX

删除应用重装后:

UDID:XXXX21f1f19edff198e2a2356bf4XXXX

新生成的:XXXX7dc3c577446a2bcbd77935bdXXXX

iOS----------关于UDID和UUID的一些理解

原文:http://www.cnblogs.com/KiVen2015/p/6737130.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留言反馈 - 联系我们:wmxa8@hotmail.com
© 2014 bubuko.com 版权所有
打开技术之扣,分享程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