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系统服务 > 详细

Linux江湖02:打造属于自己的Vim

时间:2014-06-06 09:45:08      阅读:421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Linux系统中很多东西都是以脚本代码、配置文件的形式存在,使用Linux系统时,需经常对这些文件进行编辑。很显然,如果没有文本编辑器,江湖之路寸步难行。

  我的选择是Vim。Vim是Linux系统上的最著名的文本/代码编辑器,也是早年的Vi编辑器的加强版,被誉为文本/代码编辑器之中最为优秀经典的上古神器。 它之所以会获得如此美誉,我想主要有以下原因:1.它古老而神秘,学习曲线陡峭,难以驾驭,但是一旦学会则受益匪浅。如今被看作是高手、Geek们专用的编辑器。所以尽管 Vim 已经是古董级的软件,但还是有无数新人迎着困难去学习使用。 2.轻便,无需多言,当仅仅只需要对某一文本文件(比如脚本代码、配置文件)进行简单的编辑的时候,所使用的工具当然是越轻便越好。Vim同时也是阅读文本文件的利器。 3.经典巧妙的编辑方式及强大的功能。它全程使用键盘操作,用户必须记住一堆快捷键、按键组合以及各种命令才能开始使用,一旦使用熟练则编辑效率远超其余编辑器,而且具有各种插件、语法高亮、代码补全、配色方案等极其丰富的资源以及灵活的配置;

  我主要在以下情况下使用Vim: 1.用来修改服务器系统的配置文件; 很多时候, Linux 作为服务器是不会开启图形界面的,当需要远程操作时,只能利用 SSH“命令字符式”的 Shell 界面对其进行操作,这种情况下,Vim自然是首选。 2.用来阅读内核源代码和系统的脚本; 理由同上。 3.用来写简单的程序,一般都是单文件的程序,或多文件但是只有少数几个文件的项目,比如学习一门编程语言的时候做练习题,喜欢看到文件夹内干干净净,不喜欢一大堆类似.project的文件; 4.装B,花花绿绿的全文本字符界面,很酷。

  不适合Vim使用的场景: 1.大的编程项目,大的项目还是最好使用IDE,如果要远程连接没有图形界面的服务器写大项目,最好还是在服务器上建立代码仓库;理由:VIM没有好的项目管理功能,VIM的自动补全只建立在文本匹配上,没有程序语言的语义分析功能。 2.对内容的输入要求不高,但是经常需要设置显示格式,且每个动作之间本身就有很多的停顿的工作,用其他GUI编辑器(如LibreOffice Writer)效率反而比VIM高。

 

  有人说,Vim是“成也插件、败也插件”。Vim灵活的配置和丰富的插件极大地增强了它的功能,但是也极大地增加了我们管理Vim的难度。首先,在使用Vim之前,必须经过适当的配置,而Vim的配置又极其繁琐。所以网上有很多诸如“万能配置”、“最强配置”的文章,这些都可以参考。但是这些文章中有些存在很多错误,甚至前后内容重复、冲突,而且这些文章是“授人以鱼,而不是授人以渔”,它们给出的配置虽然可以照抄,但是经常会让人不明所以。Vim的插件丰富,在网上不乏使用各种插件将Vim配置成强大IDE的文章,但是Vim的插件管理非常困难,因为每安装一个插件,都需要将该插件的文件分别放到Vim安装路径下的plugin、autoload、syntax、doc等目录下。好在是Vundle横空出世,它不仅解决了Vim插件在文件系统中分散的问题,同时能够自动搜索和下载插件。

 

安装和配置Vim

  使用Vim之前当然需要先安装,不过在Ubuntu中这都不算个事,一条sudo aptitude install命令就可以搞定。由于Vundle搜索和下载插件需要git,所以我同时安装vim、gvim和git,如下图:

 bubuko.com,布布扣

 

  在用户的主目录中建立.vim目录,在.vim目录中建立bundle目录,以后Vundle自动下载的插件都保存在这里。然后,进入Bundle目录,使用git clone命令下载vundle。

bubuko.com,布布扣

 

  下面,开始展示我的配置文件(主目录下的.vimrc文件)。我的配置不同于网上流传的“万能配置”、“最强配置”。我的配置是能够达到我想要的效果的“最简单配置”。下图是第1到17行,这里配置了Vundle,使用Vundle来管理插件。在网上的一些配置中,常把Vundle的配置放到配置文件的最后,这是不对的。Vundle的配置必须放到最前面。(如果不用Vundle,用Pathogen插件也一样要把配置放到最前面。)这是因为,只有Vundle插件运行以后,Vim才会到~/.vim/bundle目录下加载其它的插件,如果Vundle没有先运行,Vim当然找不到下载的插件了。

bubuko.com,布布扣

 

  第18到44行,如下图,这是在GVim中截的图,顺便展示一下GVim的效果:

 bubuko.com,布布扣

  第45到68行:

bubuko.com,布布扣

  第69到86行:

bubuko.com,布布扣

 

  从截图中可以看出,我的配置文件很简洁,并且将各种设置初略地分了类,并进行了简单的注释。该配置文件只对Vim进行最基本的设置,不包含任何键盘映射,也不包含任何脚本代码。我把Vim和GVim使用了不同的配色方案,Vim使用经典的desert,而GVim则是网上被众多人推崇的solarized,而且该配色方案是使用Vundle自动下载的。

 

使用Vundle管理插件

  Vundle可以自动下载和安装插件,只需要在“My Bundles Here”注释后面使用Bundle命令把所需要的插件列出来,每个插件一行,然后运行:BundleInstall命令即可。Vundle支持github.com和Vim的官网vim.org。前面的配置文件中,solarized配色方案就是Vundle从github.com上下载的插件。下面,看看怎么从vim.org下载一个模拟黑客帝国的插件。如下图,在.vimrc中增加一行配置:

bubuko.com,布布扣

  保存该配置文件,并重新启动Vim后,使用:BundleInstall命令,可以看到自动下载和安装插件:

bubuko.com,布布扣

  输入:Matrix命令,可以看到如下效果:

bubuko.com,布布扣

 

  当然,该插件纯属娱乐。娱乐过后还是删除掉比较好。要删除一个插件,首先要从配置文件中将Bundle ‘matrix.vim--Yang‘这一行删掉或注释掉,如下图:

bubuko.com,布布扣

  然后保存配置文件,重新启动Vim,运行:BundleClean命令,如下图,删除一个插件后的效果:

bubuko.com,布布扣

 

怎么学习使用Vim

  使用Vim之前必须得先做点功课,否则根本玩不转,Vim只会滴滴滴乱响,让人一头雾水。好在是Vim有一个非常棒的帮助系统,通过该帮助系统,可以非常方便地学习Vim。比如前面展示的配置文件,我并没有做过多的解释,因为如果想了解某条设置的作用,只需要:help一下即可。下面以guioptions设置为例,来了解该帮助系统的用法。从我的截图中可以看到,我的GVim是去掉了工具栏、状态栏、菜单、滚动条的,只保留了编辑界面,要达到该效果,需要使用set guioptions=...来设置。要想对guioptions有更深入的了解,可以使用:help guioptions命令,如下图:

bubuko.com,布布扣

  弹出的帮助文档:

bubuko.com,布布扣

 

  如果想对Vim进行系统的学习,可以使用不带参数的:help命令,如下图:

bubuko.com,布布扣

 

  由于Vim的命令非常多,几乎键盘上的每一个按键都有特定的用途,所以学习Vim的时候一定要做笔记哦。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个Vim的键盘布局图:

bubuko.com,布布扣

  (该图片非常大,可以保存下来观看,或者在新的窗口中打开观看。)

   VIM的使用技巧,看这里http://vim.wikia.com/wiki/Vim_Tips_Wiki

 

使用Vim浏览Linux内核源代码

   下面来看实战,使用Vim浏览Linux内核源代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前面讲到了使用Vundle可以自动管理插件,但是没有讲到Vim中究竟有哪些插件可用。可以到Vim的官网看看哪些插件的下载率比较靠前。地址这里:http://www.vim.org/scripts/script_search_results.php?order_by=downloads

bubuko.com,布布扣

  上图是排名前15名的插件的截图。如果只是阅读源代码的话,我觉得taglist.vim和The-NERD-tree这两个插件就够了,The-NERD-tree是浏览目录树的利器,taglist.vim是浏览代码的利器,可以非常方便地显示源代码中定义的各种类型、变量、函数等信息,也可以非常方便地在各个符号之间跳转。taglist.vim必须配合tags文件使用,Linux的内核源代码是C语言的,可以使用ctags命令生成tags文件。如果是想把Vim打造成强劲的IDE,还需要别的功能,比如自动补全、自动生成代码块、自动注释、自动Make、自动运行/调试等,以后需要用到相关功能的时候我再介绍相应的插件。在这里,只需要浏览源代码,我觉得taglist.vim和The-NERD-tree足以。

 

  首先,使用前文《玩转Linux系统的方法论》中介绍的方法,找到Linux的内核源代码,并安装:

bubuko.com,布布扣

  然后找出它们都在文件系统的什么地方:

bubuko.com,布布扣

  taglist.vim需要tags文件的支持,而tags文件需要使用tags命令生成,所以需要安装exuberant-ctags,如下图:

bubuko.com,布布扣

  解压Linux内核源代码,并生成tags文件,如下图:(这两个步骤都需要有点耐心,因为解压和生成tags这两个操作都很花时间。)

bubuko.com,布布扣

 

  下面,为Vim安装插件。从下面的图中可以看出,除了taglist.vim和The-NERD-tree,我还安装了a.vim,该插件可以方便地实现在.c文件和.h文件之间跳转。当插件名称中含有空格的时候,以“-”代替,如同The-NERD-tree。配置插件如下图:

bubuko.com,布布扣

  安装插件如下图:

bubuko.com,布布扣

 

  浏览代码前,需要告诉Vim使用哪一个tags文件,在这里,就是刚刚使用ctags生成的文件,可以通过:set tags=/usr/src/linux-source-3.13.0/tags来设置。为了方便起见,我把该设置放到了.vimrc配置文件中,如下图:

bubuko.com,布布扣

 

  然后,启动Vim。如果编辑的是一个目录的话(如下面的:e .命令,表示编辑当前目录),会自动跳出The-NERD-tree的界面,在目录之间导航非常方便,如下图:

bubuko.com,布布扣

 

  这里以Linux内核中红黑树的实现为例。使用The-NERD-tree定位到lib目录下的rbtree.c文件,按Enter键即可打开代码。输入:TlistToggle命令可以打开Taglist窗口,如下图:

bubuko.com,布布扣

  在源文件中浏览时,使用Ctrl+]快捷键,可以非常方便地在符号的使用和定义之间跳转。上面的截图是将控制台全屏后的效果,是不是很拉风?

  再看看在GVim中浏览代码的效果:

 bubuko.com,布布扣

  上图是将GVim窗口最大化后的效果,Solarized的深色主题和Ubuntu自己的紫色主题之间似乎不是很和谐,但是阅读代码还是很舒服。如果在Fedora 20中,那应该是会很清爽的了(Fedora的主题是偏蓝色的)。

 

  关于The-NERD-tree和taglist.vim这两个插件,如果想知道关于它们的更高级的用法的话,可以使用:help NERD_tree.txt和:help taglist.txt命令查看它们自己的帮助文档,如下两图:

bubuko.com,布布扣

bubuko.com,布布扣

 

  以上截图全是图形界面下的效果。如果在全字符界面下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在CentOS 5.10的全字符界面下截图,下面两图是在desert主题下的效果:

bubuko.com,布布扣

bubuko.com,布布扣

   主要问题是屏幕太小,经常无法完整地显示一整行代码。

 

  下面两图是使用solarized主题,background=dark时的效果:

bubuko.com,布布扣

bubuko.com,布布扣

 

  如果设置background=light,则根本没法看:

bubuko.com,布布扣

  由此可见,solarized是一个专为GUI设计的配色方案。以上截图更进一步证实了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所说的“如果想使用全字符界面还是拉倒吧”的观点。

 

(京山游侠于2014-06-04发布于博客园,转载请注明出处。)

Linux江湖02:打造属于自己的Vim,布布扣,bubuko.com

Linux江湖02:打造属于自己的Vim

原文:http://www.cnblogs.com/youxia/p/linux002.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留言反馈 - 联系我们:wmxa8@hotmail.com
© 2014 bubuko.com 版权所有
打开技术之扣,分享程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