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详细

3析构函数分析

时间:2017-07-24 10:50:09      阅读:288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设已经有ABCD4个类的定义,程序中ABCD析构函数的调用顺序是什么?B

C c;
void main() {
A *pa=new A();
B b;
static D d;
delete pa;
}

A 、ABCD  B、 ABDC   C 、ACDB   D 、ACBD

分析:根据析构函数先构造的就最后析构,从程序中可以看到先构造出C类的c,所以最后析构C类的c。由此可以选择B。

 

这道题主要考察的知识点是 :全局变量,静态局部变量,局部变量空间的堆分配和栈分配


其中全局变量和静态局部变量时从 静态存储区中划分的空间,

二者的区别在于作用域的不同,全局变量作用域大于静态局部变量(只用于声明它的函数中),

而之所以是先释放 D 在释放 C的原因是, 程序中首先调用的是 C的构造函数,然后调用的是 D 的构造函数,析构函数的调用与构造函数的调用顺序刚好相反。


局部变量A 是通过 new 从系统的堆空间中分配的,程序运行结束之后,系统是不会自动回收分配给它的空间的,需要程序员手动调用 delete 来释放。


局部变量 B 对象的空间来自于系统的栈空间,在该方法执行结束就会由系统自动通过调用析构方法将其空间释放。


之所以是 先 A  后 B 是因为,B 是在函数执行到 结尾 "}" 的时候才调用析构函数, 而语句 delete a ; 位于函数结尾 "}" 之前。

3析构函数分析

原文:http://www.cnblogs.com/dd2hm/p/7227448.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留言反馈 - 联系我们:wmxa8@hotmail.com
© 2014 bubuko.com 版权所有
打开技术之扣,分享程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