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VC 结构
MVC 是 "Model-View-Controller" 的缩写,即
” 模式 - 视图 - 控制器
" 。 MVC 结构强制将一个 应用分为模型层、视图层以及控制器。通过三者之间的协调共同响应完成用户的请求,即交互过程。
它们之间的协作关系如图:
上图为
mvc 模式最标准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形态。从上图可以看出,模型与视图不直接打交道,而是通过控制器,即控制器完全分离了视图与模型。这是
mvc 模式的最大特点之一。
在现实开发中,由于实际需要,开发设计人员通常会对标准的 mvc 模式进行一些修改。屏弃其中的某些特性,而加入新的特性。其中最常见的变化形式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到,控制器并没有完全分离视图与模型。即它不再负责根据模型修改视图,这一过程是让模型与视图双方“面对面”直接进行。这样做虽然增强了视图与模型之间的耦合,但是减轻了控制器的负担。
另外,在通常情况下,为了进一步解耦合,层与层之间的数据通过一种叫做
DTO 即数据传输对象的介质进行传递。 DTO 的时间通常很简单,只有若干属性和属性对应的
get/set 方法,是一个标准的纯 java 对象,即
pojo 。例如基于 mvc 结构的 struts 中的
actionFrom 即为一个 DTO 。
视图
视图层的作用主要有两个:
l 接收用户输入,将输入信息传递给控制层。
l 负责展示数据,它将模型层中的具体数据以一定的形式展示给用户。
模型和视图之间是一个多对多的关系,一个模型可以对应多个视图,一个视图也可以关联多个模型。
控制器
控制层接收到视图层传递过来的请求后,分析请求信息,根据请求内容选择相应的模型,并修改模型的具体数值。
同时当模型发生变化的时候,将会通知控制器,以更新视图。
模型
模型是行为与状态的双重抽象,即封装了数据与方法。当模型发生变化时,相应的视图会根据新的模型数据重新绘制展现内容。
优点
使用
mvc 结构的应用有如下有点:
l 便于分工。 Mvc 机构将程序分为 ’M -
V - C’ 三层,这三层各司其职。这样便于分工协作。例如,传统结构的应用将业务逻辑和界面显示混杂在一起,这样美工很难对页面进行美化。而
mvc 结构的应用,将应用分层,视图层只有展现代码便于美工美化页面。
l 提高了代码的可重用性。多个视图能共享一个模型,多个模型也能共享一个视图,提高了代码的可重用性。
l 便于维护更新,由于 mvc 的解耦合特性。使得维护和变更相对变得比较容易。因此可以方便地改变应用程序的业务数据和业务规则,迁移数据库等等。 不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MVC结构,布布扣,bubuko.com
MVC结构
原文:http://blog.csdn.net/u014788554/article/details/32180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