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详细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肯定是标准规范与实际执行2

时间:2014-02-07 18:55:20      阅读:419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今天上班,武汉这两天可真尼玛冷啊,对了,大家新年好哇!

 

接着上次的聊,搞来搞去,主要就是搞了几个流程,先这么放着吧,有必要再细化说明一下。看起来比较简单,其实也实际走了十来个项目,被领导同事多次关怀,改过两版之后的成果,绑在这个流程上面的,有项目输出文档的关联(供QA审查),里程碑与评审记录(作为绩效数据),项目成员清单等等。

 

随手截的一张图,红线可以忽略。

bubuko.com,布布扣

 

好吧,项目的生命周期过程大概是有了,具体项目的推进还得是WBS的分解与执行,于是又有了一个任务执行的流程:

bubuko.com,布布扣

仔细想想,还差点什么东西?对了,是部门间的战役,总结起来,出战方有:品质部、测试部、研发部、交付部、市场部等等,简直是一个多国军旗啊,回头想想,一个不大的公司,有的时候扯皮拉筋的群发邮件真心能产生风暴。咋办呢?把各类问题梳理后按流程来走吧,实在不行的可以无限向上反映,直到老板板子打下来,大家就踏实了。

 

我说的玩笑话,其实真正需要流转的记录的就两大类:需求和缺陷(缺陷主要指的是测试缺陷),需求通常由客户经理、技术支持工程师、交付项目经理发起,由研发部门(含基础平台、产品)牵头搞定;测试缺陷通常是个内部的流程,为了满足CMMI3要求的啥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等等。这类流转信息,借用了当前比较流行的系统Jira/bug zilla等通用的几个状态(打开,关闭,重新打开,驳回等),再加上扯皮专用的状态(转发),凑在一起,就有了一个需求、缺陷的状态图,懒得贴图了,和UML的状态图大同小异。

 

好了,背景交代完毕,开始吐槽:

 

1. 过度管理的无奈

 

为了迎合管理层的需要,在任务流程中包括了工时登记的要求,于是一条一条的任务,谁谁干了多少个小时,哇,豁然开朗,领导打开部门工作饱和度统计,打开部门周报汇总,哎哟,不错噢。整体来看,大部分的任务发布和工时登记就是为了凑够每周40个小时的工作量,以至于下周领导看到报表的时候,各部门的饱和度大于等于1,实际呢?你懂的。

 

刚开始推行的时候,我甚至写过关于怎么写任务名称和工时汇报的培训文档,告诉大家怎么清晰的描述一个任务,还尼玛举例说明,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青春啊。。。在我看来,确实有点过度管理,事必躬亲,累死还不讨好。但,高大上的管理理论一时半会用不上,大家都是游击部队,若不能用一些固化甚至呆板的流程来规范大家的行为,公司也很难做大。就现在看来,两难。

 

期望在2014年,能够开始做流程优化的工作(前提:现有的流程能推行起来),所谓的进度规划,敏捷过程,里程碑评审都能逐步导入到公司的体系中(后面会专门说一下我自己瞎琢磨的CMMI3框架下的敏捷过程怎么搞)。

 

2. 组织的执行力为毛这么差?

 

从开始搞CMMI3复审开始,我就开始准备了一个公司级的SVN,里面专门用来共享OSSP相关的规程,指南,标准,以及培训材料。其间高层领导多次强调,深圳培训做了好几次,武汉这边培训做了好几次,群发邮件若干次,到现在竟然还有人跑来问我这个SVN的地址是多少,里面各种含辛茹苦写成的文档,总结那估计更是没人看过。。。已经一年了好吧。。。这里我真的有点灰心了,到底能不能行啊。。。我还指望今年能把整体项目管理理论水平都尼玛提升一下呢。。。

 

也许是我太着急了,就像我的女儿一样,才半岁,我天天围着她又是说话又是看卡片,她也没能开口骂我两句,让我滚犊子。。。咱公司目前大概也是这个情况,要走太空步,先能够站起来走两步再说。

 

最近老是在想,我该怎么把这摊事也用项目管理的方法管起来。。。就目前来看,尽管有领导撑腰,失败的可能性仍旧是大大的。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肯定是标准规范与实际执行2

原文:http://blog.csdn.net/u011450909/article/details/18961411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留言反馈 - 联系我们:wmxa8@hotmail.com
© 2014 bubuko.com 版权所有
打开技术之扣,分享程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