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先大概了解一下关于数据的内容或要点。
1、程序在执行的过程中,需要对数据进行运算,也需要储存数据。这些数据可以是由使用者输入,也可以是从文件中取得的,也可以是从网络中获取的。
在程序运行的过程中,这些数据通过变量储存在内存中,以便程序随时使用。
2、若需要找到储存在内存中的数据,就需要将数据指定给变量,并命名,通过变量名(储存数据的内存空间)来找到相关数据。
3、一个变量代表一个内存空间,数据就储存在这个空间中,然而由于数据在储存时需要的容量各不相同,不同的数据就必须要分配不同大小的内存空间来储存,因此,对不同的数据用不同的数据类型来区分。
4、基本数据类型的数据所占的内存空间是固定的,在内存储存的是数值的本身,而引用数据类型存放的是指向该数据指向的地址,往往是由多种基本数据类型组成的,对引用数据类型的数据应用为对象的引用,所以也被称为复合数据类型。
二、Java的数据类型可以基本地分为8种基本数据类型和引用数据类型。
数据类型 |
关键字 |
占用字节数 |
默认数值 |
取值范围 |
逻辑型 |
boolean |
1 |
false |
true;false |
字节型 |
byte |
1 |
0 |
-27~27-1 |
短整型 |
short |
2 |
0 |
-215~215-1 |
整型 |
int |
4 |
0 |
-231~231-1 |
长整型 |
long |
8 |
0L |
-263~263-1 |
单精度浮点型 |
float |
4 |
0.0f |
负数范围:-3.4028235E+38~-1.4E-45
正数范围:1.4E-45~3.4028235E+38
|
双精度浮点型 |
double |
8 |
0.0d |
负数范围:-1.7976931348623157E+380~-4.9E-324
正数范围:4.9E-324~1.7976931348623157E+308
|
字符型 |
char |
2 |
‘\u0000‘ |
‘\u0000‘~‘\uffff‘ |
三、讨论一下java中数据类型存储的位置
基本数据类型存储位置,取决于基本类型在哪声明:
1.基本数据类型在方法中声明时,其变量名和值都是存储在java栈中的;
在方法中声明基本类型数据:
例: int a = 10
① 在栈中声明一个变量名为a的引用;
② 在栈中查找是否有字面值为10的地址,如果没有就开辟一个存放字面值是10的地址;
③ 将变量名为a的引用指向字面值为10的地址;
2.基本数据类型在类中声明时则是存储在堆内存中的;
① 在类中声明的基本数据类型,在类加载时会存储到方法区中;
② 在java堆中从生成代表这个类的java.lang.Class对象,作为方法区这些数据的访问入口;
③ static 关键字修饰的数据是属于类本身的,存储在方法区中;
④ final 关键词修饰的数据表示引用不变的,存储在常量池中;
3.基本数据类型的包装类:
① Integer i = 10; 同 i = 10 的声明过程。
② Integer i = new Integer(10); 数据10 是存储在堆中的;
引用数据类型一定输存储在堆中的吗?
1. 特殊的String类
例 : String str = “abc”;
① 在栈中声明一个变量名为str的引用;
② 在常量池中查找是否有“abc”的字符串对象,如果没有就在常量池中创建存储一个值为“abc”的字符串对象;
③ 将str的引用指向字符串对象“abc”;
④ 当 再次声明 String str1 = "abc",常量池中已经有“abc”对象,所以str1直接指向abc的地址;
⑤ str = str1,引用数据类型比较,比较的是应用的地址;
注: String str = “abc” 没有创建或创建一个对象
2.其他引用类型
Stirng str = new String("abc");
① 在栈中声明一个变量名为str的引用;
② 在堆中创建存储一个字符串对象“abc”;
③ 检查常量池中是否有字符串对象“abc”,如果没有就在常量池中创建存储一个值为“abc”的字符串对象;
④ 将堆中字符串对象“abc”与常量池中字符串对象“abc”联系起来,可以用intern方法返回常量池中的对象的引用;
④ 将str的引用指向堆中 字符串对象“abc”;
注: String str = new String ("abc")创建一个或两个对象;
Java数据类型
原文:http://www.cnblogs.com/liangxiaojin/p/7425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