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P传输是一个面向无连接的传输方式,什么叫无连接呢,简单点说呢就是不管你在不在线,我都发数据给你,像那个电影里警察拿的那个呼叫用的就这这个原理
还有以前的QQ聊天也是,现在2013版的可以选择是UPD还是TCP,好了不多说,上点代码玩一下
分析:通过udp传输方式,将一段数据发送出去
思路:
1,建议udpsocket服务
2,提供数据,并将数据封装到数据包中
3,通过socket服务的发送功能,讲数据包发送出去。
4,关闭资源
牢记思路,代码哪里都有
package com.szc02;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import java.net.DatagramPacket;
import java.net.DatagramSocket;
import java.net.InetAddress;
import java.net.SocketException;
public class UdpSend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
//1,创建udp服务。通过DatagramSocket对象,并且指定一个端口,你也可以不指定
DatagramSocket ds;
try {
ds = new DatagramSocket(10001);
//2,确定数据,并封装数据包
byte[] buf ="hello UDp ".getBytes();
//这里的ip自己指定
DatagramPacket dp =
new DatagramPacket(buf,buf.length,InetAddress.getByName("172.16.17.7"),10001);
//3,通过socket服务,将已有的数据包发送出去,通过send方法
ds.send(dp);
//4,关闭资源
ds.close();
} catch (Socket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接受数据端:用于接受udp协议传输的数据并处理的
思路:
1,定义udpsocke服务。通常会监听一个端口,其实就是给这个接收网络应用程序 定义一个数字标识,方便明确哪些数据过来该一个用程序可以处理
2,定义一个数据包,因为要存储接收到的字节数据。 因为数据包对象中有更多的功能可以提取数据中的不同数据信息。
3,通过服务的receive方法将收到的数据存入数据包中
4,通过数据包对象的特有功能,将数据不同的数据取出,打印在控制台上。
5,关闭资源。
package com.szc02;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import java.net.DatagramPacket;
import java.net.DatagramSocket;
import java.net.SocketException;
public class UdpReceive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
//1,创建udpsocket ,建立端口
DatagramSocket ds = null;
try {
ds = new DatagramSocket(10001);
//循环读取接数据,注意receive方法是阻塞式的方法,所以这个循环不会是死循环,当没有读到数据他就会等待
while(true)
{
//2,定义数据包,用于数据存储
byte[] buf = new byte[1024];
DatagramPacket dp =new DatagramPacket(buf,buf.length);
//3,通过服务的receive方法将收到的数据存入数据包中
ds.receive(dp);//阻塞式方法
//4,通过数据包的方法获取其中的数据
String ip = dp.getAddress().getHostAddress();//获取Ip 地址
String data=new String(dp.getData(),0,dp.getLength());//获取数据
int port=dp.getPort();//获取端口
System.out.println(ip+"****"+data+"***"+port);//打印到控制台
}
} catch (Socket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finally{
//5,关闭资源
//ds.close();
}
}
}
记住以上大步骤,这里其实有很多的异常,我直接抛出去了,主要是讲解步骤
java UDP传输详解,布布扣,bubuko.com
java UDP传输详解
原文:http://blog.csdn.net/shaozucheng/article/details/3335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