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选择安装的是PC客户端版本的必应词典,安装词典的过程并没有截图,不想卸载重新安装去截图,就直接文字描述安装感受。安装好它会默认开机自启动,让我本来就很卡的电脑变得更卡了。进入必应词典主界面,词典软件的功能简单明了,与其他英语学习APP类似,一些英文读物的推送,用户只需要在上方的单词栏输入单词就会显示相应的单词释义,简单明确,功能实现!
在《构建之法》13.1节描述的 bug 有如下定义:
Bug:软件的缺陷,bug可以分解为:症状(Symptom)、程序错误(Fault)、根本原因(Root Cause)。
1)症状:即从用户的角度看,软件出了什么问题。例如,输入(3211)时,程序出错退出。
2)程序错误:即从代码的角度看,代码的什么错误导致了软件的问题。例如,代码在输入为某种情况下访问了非法的内存地址——0X0000000C。
3) 根本原因:错误根源,即导致代码错误的根本原因。例如,代码对于id1==id2的情况没有做正确判断,从而引用了未赋初值的变量,出现了以上的情况。
通过我自己理解,bug简单的说就是软件的行为和用户的期望值不一样就叫bug吧。接下来就是我找出来的bug展示:
Bug 1
1)打开取词功能
2)在Chrome中的取词功能
3)在记事本中的取词功能
Bug 2
采访人员:备战六级的舍友,主要使用背六级单词与听力的功能
体验感受描述:
1)、对微软的产品还是很有信心的,体验过后有点失望,可能期望值较高。
2)、手机通知栏就会有个查词栏,他个人很不喜欢,对于有点强迫症的人来说,通知栏的消息是不可忍受的。
3)、单词准确率不高,音标出现错误,六级词汇量不够,没有查到想查询单词的释义。
4)、本地听力,闪退。
5)、界面设计很喜欢,还有翻译里面有个拍照的功能,是其他所体验的英语词典中没有的。
改进意见:提高正确率与六级词汇量;加大力度宣传。
在现在的应用市场上,诸如此类的应用有非常多,功能比必应词典更加齐全,bug更少,视觉感官更好的应用也有很多,就我个人而言觉得,微软必应词典给我的总体感觉真的一般,同类产品比如百词斩、天天英语等都要比较好用。
相似软件之间的对比
优势:必应词典相较于其他的词典软件来说,具有的功能更多,除了基本的查询和翻译功能以外,英语挑战的功能能增加英语学习的趣味性,手机端的摇一摇也是一大趣味之一,电台功能更是学习英语的一个很好的工具,语音翻译功能更是显示了这款软件的强大。
劣势:“例句”界面里面类别分类略不清晰,其中的难度划分似乎几乎成摆设,并没有明显的差异感。“词典”界面里面的查询历史里的记录与”例句”界面里面的查询历史记录是分开的,所以,要是想查询前一个单词的例句有什么,要在”例句”界面再重新输入一次,很不方便。在查询计算机方面的专业术语,必应词典则显得力不从心了,搜索时间明显变长,最后显示的也是来自网络的对其的翻译。
建议:解决用户提出的bug,采纳有意义的用户建议。改进其界面模块,同类软件这么多,竞争激烈,要将界面做的生动有趣,吸引用户。
各项总分10分:
用户体验方面:6分(鉴于我跟我舍友体验评价都不是很好,给个6分)
UI界面美观度:8分 (界面设计简洁,该有的都有,没有广告,给个8分)
核心功能:8分 (功能应用众多,就是bug也多,给个8分)
查询和翻译是词典的基本,这个方面的功能是一定要做好的。但是类似软件在这方面都差不多,想从这方面提高竞争力是困难的,所以扩展功能,增加趣味性是我们进一步要考虑的。产品最核心的是其最基本要实现的功能,作为一个词汇翻译的软件,最主要的就是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及时性以及高效性,其次才去考虑其衍生出来的各种东西, 重视复审和测试,收集用户体验及其意见与建议,就bug部分进行及时修复,采纳有意义的用户建议,对其进行修正和完善。打开市场,扩展知名度。
有道翻译,百度翻译,Google翻译等,很多类似的产品,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在线)翻译服务。
英语交友平台
从我的角度出发,我会使用此类软件无非就是查询单词和翻译句子,其他功能我基本不会去使用。那我们该如何吸引用户在不查单词时也会想到我们这款软件呢,英语交友平台既可以提高用户的使用率,又可以提高软件趣味性。
可以找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找到许多伙伴和你交流英语,讨论英语电影,英语小说等等等,给用户提供一个交友平台。
N (Need需求):提高学习型软件的去趣味性,给用户提供一个交友平台,体会学习英语的乐趣。
A (Approach做法):做好测试和收集用户体验,优化界面。加一项用户交流平台功能。
B (Benefit 好处):增加学习英文的兴趣;增强英语水平;提高软件使用率。
C (Competitors 竞争):能实现如此功能的应用还是有的,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更加虚心,接受用户的提议,加快改进,做好推广工作。
D (Delivery 交付):交付到用户手中,做好推广宣传,适当投放些小小的广告,利用社交平台,微信微博QQ等使用率高的平台进行宣传。
吸取意见,做更加全面的需求分析,提高效率,扩大宣传。提高团队凝聚力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一起努力,一起学习。
四个开发与测试,一个美工
第1周:需求分析。更深刻的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进行这一功能的设计。
第2周:生成设计文档,设计复审。
第3~4周:任务分配,讨论具体设计细节。
第5~10周:具体编码。
第11周:代码复审。
第12周:美工。
第13~15周:测试和修改bug。
第16周:项目报告与发布。
原文:http://www.cnblogs.com/chenjunda/p/7623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