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详细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来人(一)黄页

时间:2014-02-09 15:29:47      阅读:340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发明、定理、商业模式、观点……从小到大,我每每有一个新想法都会忍不住兴奋一番,以为自己有了前所未有的创造,高潮之后却会逐渐发现经常有两种情况,或者这些想法很难实现(发明:做出实物,定理和猜想:证明,商业模式:运营成功),或者不仅别人早已想到,而且还已经实现了。于是我重新发现了这条定律——一个人在初涉的领域,没有经历过长时间的积累和研究,想出一个别人或前人未曾取得的成果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地球上60亿人,过滤下来,和你有类似或者更高的智力,读过相同或者更多的书,有过类似或者更丰富的经验的人还是成千上万,这还不包括我们的父辈、祖辈、先辈……现在我有一个新想法时已不太容易激动,而是会冷静地审视和搜索,结果基本上也符合上面的定律,虽然,还是把这样一些想法和经历记录下来,分成几篇文章和有兴趣的朋友分享。

上网会看到有很多中小企业的网站制作粗糙,不说用户操作上的友好、整体风格和色调的统一等等设计上的要求,不少连基本的排版整齐都做不到,页面没有整体居中、段落没有对齐、表格被过长的内容撑开或者截断没有提示、错误或失效的链接、漂浮晃眼的图片、扰人的弹窗、甚至错别字这样的低级错误都屡见不鲜。我就在想这些公司为何如此马虎草率。从他们的角度想,很多公司的业务与互联网没有任何关系,设立网站的目的只是为了一、方便客户了解和联系公司;二、宣传和介绍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三、心理上不在互联网的大潮中落伍,开一个网站就像以前公布联系电话一样。虽然有开设网站的想法,但是这些公司往往对互联网的专业知识缺乏了解,预算又十分有限,承包这些建站工作的互联网或软件公司以至个人也就草草了事,只要能在网上做出个“东西”,在老板或者负责人的电脑上能够打开,看见公司的名称、图片和介绍,几个链接也都能打开就大功告成。这些传统行业的中小企业不像IT企业或者大公司那样既对互联网的作用和现状有充分的认识,因而对网站的功能和美观要求都较高,又具备充足的预算或者内部IT部门就有建站和维护的能力;所以抱着这种同情之理解的态度,也不必对这些粗制的网站过分苛责。

相反,这种改进的可能是否蕴藏着商机?

如果一家专业公司给这些低水平的网站所属的公司提出意见会怎样呢?从上面的讨论已经可以想见网站在这些公司是缺乏维护和重视的,公司邮箱地址可能无效,即使有效可能无人阅读,很可能没有网站管理员,接联系电话的前台或者市场部对网站很可能缺乏了解,那么如果意见得以传达到老板那里会怎样呢?他很可能有兴趣纠正和改善网站,但不可能为怎样改进的“咨询”服务付费。况且你只是告诉他哪里有问题,并不能替他解决,有什么用呢?

如果我们的专业公司进一步提供改进网站的服务呢?要是价格足够低,他应该会接受。由此再进一步,如果他的公司的网站最初就是由我们的公司建立的,自然不需要这种返工,而这样改进网站的服务不就意味着我们的公司本身就是一家建设网站的公司,改进网站只是我们在建设网站的市场之外发掘和拓展的新市场,并且是利润微薄的市场。

回过头,再从这些传统行业的中小企业的角度来思考,按照上面提到的他们建立网站的初衷,网站于他们而言最大的功能就是一个展示的窗口,这类发布静态信息为主要目的的网站几乎唯一的标准就是清晰,悦目的视觉效果、新潮的用户操作甚至风格上的个性化可视为奢侈。另一方面,这些客户的预算有限。采用模版和内容管理系统的批量建站正是满足这两点要求的完美方案。按此建立起来的企业“门户”网站,每一个“安家”的企业都拥有若干简洁的信息网页,如公司简介、产品和服务以及联系方式等等;有几种标准的模版可供企业选择,依照网页的数量和功能收费不同,如果需要可以定制页面和功能;提供按行业和区域分类的目录以及按名称搜索的功能。

那么是否有人已想到这一点呢?

我先想到了“黄页”。这个词目前在我的印象里是指企业的电话号码本,在互联网时代就可以指包含公司简介和联系电话的简单页面(我初次看到这个词是在十几年前上大学时刚刚接触到互联网,在网吧里上网时看到yellow pages,当时一阵兴奋,心想外国就是开放,黄色网页这么明目张胆地列出来,后来才知道是电话号码本这么个没意思的东西)。现在黄页是否发展到我所想的简单的公司网站的概念呢?Google一下,列在前面的有中国114黄页和中国黄页网等,后者就像是企业名片之类的简单页面,前者则是我设想的企业网站“门户”,每个公司都像有一个小网站,涉及到产品的不少公司页面还很多。再到Google上去搜索这些不知名的小企业,114黄页上的对应页面名列前茅。这些和我设想的都一模一样。114这个名称让我对开设这个网站的公司产生了兴趣,互联星空,果然就是每个中国电信ADSL用户都熟悉的名字。

看到这里我忽然想到以前曾听说过马云早年就开过一家黄页网站,还骑着自行车挨家向公司自荐这个新事物(我对马云本人没什么兴趣,否则可能早就知道这是前人已经走过多次的路了)。“马云黄页”,搜索,没有记错,而且是在我还没成为网民之前的1995年。之后他的经历也很有启示性,杭州电信凭藉资金、社会和政府资源上的优势和冒用和马云同样的“中国黄页”的网站名称,挤垮并合并了马云的公司。如今Google上搜索“黄页”排名首位的正是有中国电信背景的“中国114黄页”。

当然,“中国114黄页”不能说已做到尽善尽美,在新一轮的移动互联大潮里,同样有机会在黄页这个领域做出友好简洁、服务企业、方便用户的网站或App王者。

看到这里,或许有些朋友会想到和小企业的网站质量类似的中国各级地方政府网站,在页面杂乱和错误链接上也是不遑多让,但是要切动这块蛋糕,在商业竞争以外就面临更多的掣肘和关系了。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来人(一)黄页

原文:http://blog.csdn.net/starrow/article/details/18980899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留言反馈 - 联系我们:wmxa8@hotmail.com
© 2014 bubuko.com 版权所有
打开技术之扣,分享程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