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观看电影《大明劫》,在感叹大明帝国风雨飘摇,日落西山的同时,让我感触最多的却是另外两点:凝聚力和信任
凝聚力
一个国家,一个大型组织。是否其中的每一个人都在同一条船上了呢? 在大厦将倾的时候,帝国的子民们都在干什么呢?
1. 崇祯恐怕如热锅上的蚂蚁焦虑非常。祖传的基业,大明王朝的生死,理想和现实......
2. 孙传庭一腔热血,死而后已,却面临皇帝的猜疑和千疮百孔的局面
3. 指挥使任琦呢?他也许不是单纯的坏人, 或者说人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立体的,不是非黑即白的。任琦一方面尽心尽力地救助士卒,另一方面却又暗中勾结乡绅,欺诈骗取抚恤金。
4. 乡绅顾清远呢?他也许想得更多的是自己的利益。帝国才与我无关呢? 甚至想得更多的是帝国灭亡之后,我还能如何继续享受继续保护所拥有的。如果帝国灭亡能得到更多的好处, 兴许还希望帝国早日灭亡
帝国的子民,或事不关已, 或无能为力, 或精忠报国, 或暗挖墙角......
心怀力挽狂澜理想的孙传庭悲叹“明知道这些豪强劣绅强占军田,该征的不能征,该杀的不能杀,投笔从戎十几年,我到底为谁而战!” 听之,让人无比心痛。
团队建设何其相似,不但要充分发挥跟团队目标一致成员的积极主动性, 同时还要让整个团队都到同一条船上来,统一到同一个目标上来。如果积极主动的成员有力无处使,而团队中又存在很多心存异念或混日子的成员,那么团队领导者的处境跟孙传庭和崇祯就差不多了。这样的团队又如何能期望有所作为呢?
让整个团队统一到同一个目标上来,这已经是被讨论了无数遍的问题,在我看来,至少有几点很重要:
1. 正确的目标,透明的沟通
要统一到同一个目标上,首要问题当然是指定正确的目标,并把目标透明地传递给每一个团队成员。不但要传递清晰的团队目标, 还要让每个成员都能理解目标的合理性以及自己在目标完成上的重要性
2. 激励和分享
每一个团队成员都有他们的动机(motivation)。 让团队成员的目标和团队目标统一就能让大家都统一到同一个目标上来,否则就可能出现“身在曹营心在汉”。怎么统一呢?给予激励,分享团队的荣誉和成果,让每个人都觉得为团队奋斗就是为自己奋斗;结合具体成员的motivation, 让他们在努力过程中能自我实现
3. 尊重每一个团队成员
一个很著名的图片,很明显地描述Boss和Leader的区别。 一个好的领导者,应该跟团队成员一起努力,而不是高高在上。团队成员很大可能会如你对待他们的方式在工作。比如,工作关系如果被退化为雇佣关系,那么,相当比例的团队成员可能只是当做任务在执行。相反,如果给予充分的信任和尊重,收获的可能就是“士为知己者死”。
信任
电影中还为我们展现了三个关于信任的故事:
1. 崇祯与孙传庭
崇祯于危急存亡之秋起用死牢中的孙传庭,而孙传庭也承诺五千精锐足于歼灭李自成。然而,等孙传庭督师陕西军政之后,发现面临着的是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同时又很快受到崇祯要求南下解围的不断催促。崇祯开始怀疑孙传庭是否如前任不再听从指挥,当初可是承诺“五千精锐足矣”。 而孙传庭这边面临的处境也足够让他崩溃,要兵没有,要粮亦没,朝廷的增援没有任何消息。孙传庭和吴又可聊天时的感慨“我信你,谁又相信我呢”道出了他的内心苦闷和无奈。
最后,不得不勉强出关,并战死沙场。
2. 赵川与吴又可
赵川是吴又可的师傅。 在吴又可提出他的见解时, 赵提领批评吴又可不尊重医圣多年来的经验,最后强硬决定“明天你就不要再去了”。没有额外的声音了,但赵川最终由于无法解决疫情也以身殉职了。 不知道最后的时刻,他是否想起吴又可的声音。吴又可的想法可能的确太超前, 但有时权威,阶层,等级等等给信任增加了太多的阻力
3. 孙传庭与吴又可
孙传庭是信任吴又可的,也许是迫于无奈的一搏,但他确实满足了吴又可的若干要求, 并放手让他去大胆地处理疫情,最终吴又可也不负期望成功控制了疫情。对于一个超乎常规的医疗方法,信任真的太重要了。
崇祯在历史上被批评最多的恐怕也是他的多疑了。如果崇祯和孙传庭之间,多一些信任,“传庭死,而明朝实亡也”的命运是否会被改变呢?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也是团队建设的一个准则。信任是基础,相互之间的不信任,会导致无谓的猜疑,也就无法保证前面我们讨论的凝聚力。团队就很可能是各怀鬼胎的乌合之众。
凝聚力和信任,是电影《大明劫》给团队建设的两点启示。 最后,听听吴又可从医者角度所说的“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吧。团队建设要从现在做起,可别等到“危急存亡之秋”再企图力挽狂澜了。
《大明劫》对团队建设的启示
原文:http://blog.csdn.net/three_body/article/details/19006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