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time.py" [noeol] 69L, 2311C
"system/uptime.py" 69L, 2312C
‘noeol‘ 就是 ‘no end-of-line‘, 即“没有行末结束符”
使用cat -A 命令可以看到两个文件的不同之处在于最后一行是否有换行符
cat -A uptime.py
if __name__ == ‘__main__‘:$
uptime = uptime()$
print(uptime)$
root@UA4300D-spa:~/hanhuakai/pro_07/git_0709/ssapi#
cat -A system/uptime.py
if __name__ == ‘__main__‘:$
uptime = uptime()$
print(uptime)root@UA4300D-spa:~/hanhuakai/pro_07/git_0709/ssapi#
由于linux下vi无法直接写入中文注释,所以只能在windows下将写好注释的代码传到linux服务器上,但是问题也就出现了,我在 windows下用的是Notepad++这款编辑器(感觉还挺不错,有语法高亮识别)编辑源代码的,加过注释后上传到linux上无论什么语言环境 (LANG)都是乱码,然后看了一下Notepad++的设置,发现默认为ANSI格式,于是就转换为UTF-8格式编码(因为linux里有这个格式的 嘛),然后再上传到linux服务器上,linux也设为UTF-8语言环境,可以看到中文注释了!但是发现每个文件第一行都会有 “<feff>”这个字符串。google了下发现问题的所在了。
原来这是个被称作BOM(Byte Order Mark)的不可见字符,是Unicode用来标识内部编码的排列方式的,在UTF-16、UTF-32编码里它是必需的,而在UTF-8里是可选的。因 此,才会出现有的编辑器在文件头部添加添加BOM、而有的语法解析器又不作处理的的混乱情况。所谓 BOM,全称是Byte Order Mark,它是一个Unicode字符,通常出现在文本的开头,用来标识字节序 (Big/Little Endian),除此以外还可以标识编码(UTF-8/16/32),如果出现在文本中间,则解释为zero width no-break space。
这个BOM可以在编辑文本时设置的,但是,只能在第一次编辑时才能设置它为bomb还是nobomb,编辑完并保存后就无法再更改编码格式了。有关bomb命令:
#设置UTF-8编码
:set fileencoding=utf-8
#添加BOM
:set bomb
#删除BOM
:set nobomb
#查询BOM
:set bomb?
如下例子:
用vi编辑一个测试文本test.txt
查询BOM结果:(set bomb ?)
更改BOM结果:(set bomb)
保存后再次打开就会发现如下图所示:
而且我们对于上传过来的源代码没法做修改,网上有人说可以删除BOM(grep -I -r -l $‘\xEF\xBB\xBF‘ * | xargs sed -i ‘s/^\xEF\xBB\xBF//;‘),我试过了不行,不知哪位大牛指点下?检查文件中是否含BOM的命令为:
这个命令是有效的。
既然没法靠在linux下有什么命令删除BOM,那咱们只能从源头处理了,编码更改为无BOM的UTF-8编码格式。Notepad++有转换此格式的选项:
转换过后保存下然后再传到linux服务器上,问题就解决了!!
另:这个问题在sun环境和Hp环境下没有此问题,我不清楚如果忽略这个问题在编译时或程序运行时是否会产生异常,网上有人反映是有的,所以还是建议麻烦些也不要忽略此问题,谁晓得它会惹出什么麻烦呢
-- 转自 http://blog.csdn.net/lyn_bigdream/article/details/8746241
linux下 vi中[noeol]以及出现 feff 的问题,布布扣,bubuko.com
linux下 vi中[noeol]以及出现 feff 的问题
原文:http://www.cnblogs.com/fendou-999/p/3835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