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程序员天天对着电脑,眼睛,颈椎等等,都会落下不少的职业病。来说说怎么治疗自己的颈椎病。
一、颈椎病是怎么产生的
形成颈椎病的核心原因是:不良生活习惯
我们身体的绝大部分疾病都是来自不良的生活习惯,生活习惯不改,再厉害的治疗也只能是缓解,无法根除。
影响形成颈椎病的生活习惯有那些呢?
1、不良坐姿习惯:天天长时间弯腰低头看文件看电脑,颈椎不出问题才怪,同时也容易驼背和腰疼。你侧着站到镜子前,看看你的脖子是脊椎是直的么?
2、呼吸太浅习惯:天天低头窝胸,呼吸就会变的很浅,呼吸变浅,人身体需要的氧气就供应不足,身体精气神就变的很弱。时间长了,颈椎部分的经络就不通常,酸痛就会出现了。
3、睡眠姿势习惯:一个人每天三分之一以上时间都是在床上度过的,甚至许多人喜欢靠着枕头窝在床上上网或者看书,这时候就形成两个严重的不良习惯。
坐在床上上网或者看书:刚开始身体还能直,一会儿就索下去了,最后剩一个头和弯在那里,气就更不通畅了,缺氧自然了,加上看书自然犯困,困了之后,就睡着了,自然越来越严重。
睡眠用的枕头非常不合适:颈椎酸痛的人,睡觉都喜欢用高的枕头,以适应自己长期形成的姿势。这样的结果是,头很高,所有的力量都压在颈椎上,并且颈椎还是凸出和弯曲的,不严重才怪。
如果你的颈椎经常不舒服,你现在就用以上三方面对照一下自己,看看你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如果差不多,那我下面的方法就对你非常的有效了。
二、颈椎病的自我治疗方法
要调正要自己的颈椎病,就要严格要求自己,改变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如果能够坚持上一个月,效果就会非常的明显。这时候你发现,不仅你颈椎不痛了,并且精气神也回来了,工作做事效率会更好,身体综合素质也会变的非常好。
废话不多说,咱直接给具体的,简单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1、坐姿习惯调正方法:
这个方法是我从传统武术中找出来的,非常有效,任何颈椎通的人,锻炼 5 分钟,效果立竿见影。
三步快速缓解法:
第一步:找一个靠背和椅面垂直成九十度的椅子,然后让自己的腰和背紧紧的贴着椅子坐着。
第二步:双手下垂,肩往下压。同时,把头放平,目视前方,下巴内收。最重要的是:让自己后脑勺往后上方拉,与肩往下拉的力量形成对称力。
第三步:这时候,你就感觉到头和肩把你的颈椎拉开,慢慢拉直,这时候再左右放松的拉伸转动,深深的吸气。会让你非常的享受和舒服。
平时坐姿调正法:
另外,平时工作上网的时候,坐在椅子上,千万不要还是老样子,坐上一会就软瘫在椅子里面了。
尽量保持昂首挺胸的坐着,最好保持“松而不懈”,这样不仅仅会让你身体越来越好,坐的时间越长越不累,还可以把你的气场练习的很强。
2、呼吸习惯调整法
许多颈椎痛,有点驼背的朋友,我让他按照我的方法锻炼 10 分钟之后,身板立马就直了,走路姿势也从有气无力变的气宇轩昂。
走经络的气,虽然不是呼吸的这个气,但是必须靠呼吸的这个气来催动,所以从一个人呼吸的深浅,就可以判断一个人免疫力的强弱、身体素质的强弱,性格的强弱。
吸气越深身体就越好!
因吸气越深,吸到体内的氧气量就越大,并且能够充分的输入到全身,你就会表现的精神充分。
而绝大部分人呢?
别说吸气到腹部了,基本上吸气到胸口,立刻就出来了,这时候身体的氧气不够用,气无法把能量沿着经络输送到全身,自然会造成许多地方经络不同,病痛就出现了,特别是颈椎这里,不仅会让颈椎痛,还会上大脑容易处于浑浑沉沉,精神烦躁。 如果你精气神不好,身体不好,你看看自己是否呼吸很快很短。
如何快速调整呢?
非常的简单,只需要你简单的联系 10 分钟,就会让你觉得全身能量非常的充分,精气神变的很足。
第一步:坐在椅子上,或者平躺在床上(一开始最好坐在椅子上)
第二步:连续的腹式深呼吸(吸气的时候肚子凸起,呼气的时候肚子下去)。
第三步:每吸五口气,然后就把气吸满,不要记着呼出来,止息,忍一会儿,然后快速呼出,你会非常的放松和舒畅。
关键点:
1、吸气要深要快,可以适当夸张一点,吸气的时候身体往上仰,呼气返回。
2、吸气的时候,不要把注意力聚焦在鼻子尖,而是要聚焦在鼻子根部。这样会越来越深。
3、如果深呼吸时间再长一些,身体一些部位会出现麻和涨的感觉,自我控制节奏,以让自己舒服为核心。
4、经常如此锻炼,你的呼吸会越来越越深,肺活量越来越大,身体越来越好。
3、睡眠姿势调整法
1、睡觉前,不要再窝在床上上网,不要再窝在床上看书。
2、使用小软健康枕调整睡眠姿势调正颈椎。
切记:
不要再使用高枕头;
不要使使用软枕头;
最好使用专门修复颈椎的枕头,特别是记忆棉的枕头,这样对调整颈椎非常有帮助,因为每天有三分之一时间,我们是在睡眠中度过的。
3、最好睡觉前做一下颈部和脊椎的舒展动作,躺在床上睡觉前再做三分钟腹式深呼吸,然后养成呼吸的时候,注意力聚在鼻根,这样会让自己养成普通呼吸也变的很深长的习惯,从而让自己睡的更香,调整效果更好。
原文:http://blog.csdn.net/caiwenfeng_for_23/article/details/37722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