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否有过这样的体会,别人和我们说的我们发现自己都懂,于是会觉得,他们说了一堆的废话。心里想,这还用你告诉我吗?但是简单的道理,熟知的方法,为什么在执行上秃噜扣了。要么不执行,要么执行不到位,反正总要打个折。我分析,这很可能和一个人的性格有关系,而不在于你知道还是不知道,知道的多少的问题。这问题就大了,性格可是个很固定的东西,但知识不一样, 可以多,可以少,少了可以学。但是性格可以学吗?没听过!
简单举个例子,就拿我来说吧,我知道计划是执行的依据,执行不到位会影响计划正常执行。耽搁一天就可能耽搁delay一天,但这一天你觉得是小事情吗?以前我觉的一天没什么,加加班就补回来了。但是你知道这一天要加几天的班能补回来,一天两个小时的加班,要一周能补回来吧。这还是一个人,如果是两个人呢?这就是2人天,如果一个人恰巧平常不太加班,那要几天能补回来就更不一定,参与的人越多,这种不确定性就越大。所以,千万不要小看这一天。从性格来分析,这很可能是一个不够坚定,或有拖延的表现,也可能是一种不负责的表现(当你发现这一天的delay并不是你个人原因造成的,那么你可能将责任一推了之,高枕无忧,但实际上,你是项目的负责人,所以你还是要对项目负责,不管这种delay是由谁造成的。
所以,我总结,有些行为和意识,无论在什么场合,什么时候,都应该是有积极意义和富有成效的,包括:
以上几点的反面,我把它称之为陷阱,我们每个人都很容易掉进这些陷阱。所以,我们时刻都要提醒自己,一旦有掉进陷阱的迹象,我们就要立刻提醒自己,用另一个自己和当前的自己对话,或许,你就可以摆脱这些陷阱。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jack2018/p/8971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