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详细

嘻嘻,学习不能停~

时间:2018-05-21 22:36:23      阅读:416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嘻嘻,我们今天继续来讲一下关于字典的一些知识点,可能会和前面的序列有点混,我尽可能地区分开它们的知识。

技术分享图片

 

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这个例子里面有用到前面的一点知识,也有字典的内容,综合对比一下,emm,可能会更清楚区别吧

people = {
    Alice:{
        phone:123,
        postid:456
        },
    Tom:{
        phone:456,
        postid:789
        },
    Pony:{
        phone:756,
        postid:189
        }
    }
labels = {
    phone:phonenumber,
    postid:postidnumber
    }
name = input(Nume:)

request = input(Phone number (p) or postid (i)?)

if request == p: key =phone
if request == i: key =postid

if name in people:print("{}‘s{}is{}.".format(name,labels[key],people[name][key]))

#这个得到的结果大概就是这种格式:
Name:  #这里输入名字
Phone number(p) or postid (i)? #选择p就查询phone,选择i就是查询postid
#这里就输出查询结果

我们先来看一下people那一大段代码,这段代码相当于是储存了用户的数据,包括phone电话号码和postid邮政编码,大概就是一个十分小的数据库吧。

接下来那个labels就是把我们之前定义的大致名称具体化,也就是说将phone显示为phonenumber,将postid显示为postidnumber。

name那句代码是让你输入要查询的名字,以及一个输出格式:Name:

request以及下面的if的作用就是提供一个查询的选择,查phone,还是查postid

最后这一句就是输出格式的定义,还记得前面我们讲的那个format吗,用来替换前面的内容,这里的作用类似。

好的,今天的内容就讲到这里啦,好好理解一下上面的代码吧~

技术分享图片

 

(文章图片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嘻嘻,学习不能停~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Galaxyfengfeng/p/9069548.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留言反馈 - 联系我们:wmxa8@hotmail.com
© 2014 bubuko.com 版权所有
打开技术之扣,分享程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