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说说什么是分布式锁,简单来说,分布式锁就是在分布式并发场景中,能够实现多节点的代码同步的一种机制。从实现角度来看,主要有两种方式:基于redis的方式和基于zookeeper的方式,下面分别简单介绍下这两种方式:
一、基于redis的分布式锁实现
1.获取锁
redis是一种key-value形式的NOSQL数据库,常用于作服务器的缓存。从redis v2.6.12开始,set命令开始变成如下格式:
除key和value外,EX是超时时间,NX表示只有在key不存在的时候才会设置key的值,而XX表示在key存在的时间才会设置key的值。NX机制就是基于redis分布式锁的核心。能够解决以下问题:
1)节点1获取key,并且设置超时时间后,还没来得及释放就挂掉了——这里EX超时时间会发挥作用,超时后自动释放锁。
2)刚获取到锁,还没来得及设置超时时间就挂了——这里设置key和设置超时时间是原子操作,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会返回0,即获取不到锁。
2.释放锁
为了解决非原子操作带来的问题,常采用lua脚本实现。lua脚本的操作会被认为是原子性的,类似于事务。伪代码如下:
String luaScript =
"if redis.call(‘get‘, KEYS[1]) == ARGV[1] then return redis.call(‘del‘, KEYS[1]) else return 0 end";
redisClient.eval(luaScript , Collections.singletonList(key), Collections.singletonList(threadId));
二、基于zookeeper的分布式锁实现
zookeeper是一种分布式协调服务,其中每个节点称为znode,并有自己独立的路径。 znode有四种类型:
下面看看是怎样基于上面的四类节点实现分布式锁的。
1.获取锁
2.释放锁
释放锁就比较简单了,因为前面创建的临时顺序节点,所以在出现下面两种情况时,都会自动释放锁:
1)任务完成后,Client会释放锁。
2)任务没完成,Client就崩溃了,也会自动释放锁。
分布式锁的两种实现方式(基于redis和基于zookeeper)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jpcflyer/p/9142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