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系列内容主要介绍用于商业的区块链,有人说区块链之于贸易,犹如因特网之于信息。在商业领域区块链可以用于交易任何事物,并在交易中建立互信、提高效率。毫不夸张的说,区块链可以改变世界运作的方式。
如果你曾经买过房子,在买房子过程中你需要签署一大堆文件,需要在银行、政府部门、房产中介等机构之间走完繁琐的流程。
区块链具备简化这些复杂流程的潜力,之所以需要各种复杂流程,是因为处理事务的双方或多方需要建立一个互信的基础,而建立互信需要依赖于某些权威部门的证明。然而区块链技术可以在成员之间建立互信,而不必依赖于第三方。
区块链是一个共享的分布式账本,可以在一个商业网络中促进事务记录、追踪资产。这里资产可以是任何有形的、无形的资产,可以是房子、车子等有形资产,也可以是专利、权限等。在一个区块链网络中,任何的虚拟数值都可以被追踪、被交易。
通过探究区块链的产生背景,可以对区块链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区块链产生于这样的背景下,人们需要一种高效的、低成本的、可靠的、安全的系统来处理、记录金融相关事务。
人类历史中,信用工具的使用极大的促进了价值交换,比如金币、纸币、银行系统等工具可以在交易双发建立相互互信(这种互信依赖于铸币的权威)。许多重要的发明,包括手机、信用卡、网络等,使得交易更加的高效、便捷。
然而,当前的交易方式中存在许多的瓶颈,限制的交易的进行,比如:
目前全球交易的体量越来越大,呈现指数型增长,这会导致交易系统更加复杂,漏洞更加明显。电商、物联网等事物的发展,会极大的增大交易体量。
为了应对贸易体量增长所带来的问题,人们需要一个更加高效、便捷、安全的支付网络来提供不依赖于特定机构的、无需交易费用的方式来建立互信。
比特币的初衷是用来解决贸易中的诸多问题,是中本聪(化名)提出的一种数字加密货币。不像传统的货币依赖于中央银行,比特币是去中心化的货币,没有一个机构或个人可以控制它。比特币是通过“挖矿”来产生的,比特币的产生依赖于节点的工作量证明。在P2P分布式网络中,每个节点的主机都进行计算来解决某个复杂的问题,计算的过程中的运算次数可作为节点的工作量证明。
比特币存在以下优点:
比特币是基于区块链技术而产生的,也是区块链技术应用的第一场景。区块链技术作为一个共享的账本记录了交易数据,这个共享账本实际上可以记录任何数据。举个例子,可以用区块链技术记录物流信息,货物从出厂到销售的整个过程都可以被记录,而且被用户可见。
在传统交易方式中,交易网络的中成员在各自独立的账本中保存交易数据、资产追踪等。由于交易的各方都只认可自己的账本,这就需要第三方中介,来建立交易双方的互信,这会额外增加交易成本。除此之外,还会延缓交易的进度。第三方的如果出现问题,可能导致交易的各方都要承担风向。
在应用区块链的交易网络中,交易的各方共享的相同的交易账本,这时交易数据、资产状况等都是透明的。交易的各方在同一个账本的基础上建立互信,无需第三方参与。由于区块链的数据不能被修改,各个节点天然的具备互信的基础。再使用智能合约,来定制交易时遵循的规则,交易各方都遵循相同的规则,可以极大的简化交易的流程。
一个区块链网络具备如下的几个特性:
以汽车行业为例描述区块链的应用,汽车从生产到销售存在如下几个角色,制造商、销售商、租车平台、租车人、买车人等。
制造商、各个销售商、各个租车平台可以构建一个区块链网络,每个节点都共享所有的车辆数据账本,其中记录了汽车从生产到当前的所有交易数据。
区块链可以按照如下的方式运作:
节省时间
由于交易的各方共享同样的数据,交易的时间极大缩短,以前买车可能是用户、供应商、制造商、银行等多方查询信息,现在各方都保存相同的数据,手续简化了,时间减少了。
安全性
区块链可以抵御攻击,对于存下权限的区块链网络来说,只有特定节点有权限修改区块链产生新的区块,这样安全级别会更好。
不是所有的区块链都是用于商业的,有的区块链是有权限,有的是无权限的。对于商用的区块链来说,权限的区块链网络更加合适。有权限的区块链网络提供了以下特性:
区块链可以增加商业网络中的互信,不是说你能信任你的交易对象,而是说在区块链网络中你不必关心信任问题。
区块链极大地提高了成员之间的信任,这时因为区块链上的每一笔交易都是建立在上一笔交易的基础上的,任何可能发生的腐败都是透明的,每个节点都可以看到。这种自我监督的机制就减少了对政府部门的依赖,不需要第三方来监督交易程序了。
在需要第三方监督的地方,区块链降低了监管系统的负担,使审计师和监管机构更容易审查相关交易细节并核实合规。
区块链基于以下五个特性来建立节点间的互信:
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它以块的形式记录交易数据,这些块组成一个链的结构。随着交易数量的增加,区块链也不断产生新的区块,区块链越来越长。区块记录和确认交易事件的时间和顺序,这些都会被记录进区块链中,区块链使用分布式网络结构,通过特定的规则来记录区块数据。
每个区块都包含一个哈希值、一批时间标记的交易还有上一个区块的哈希值。之前产生的区块通过哈希值连接在一起,区块之间的连接是不可更改的,不能在已经存在的两个区块间插入新的区块。每产生一个新的区块都会加强之前所有区块的稳定性,这样的机制使得区块链避免被修改。
区块链记录交易数据并不是用来代替数据库技术、通信技术、交易流程等等,区块链是用来验证交易的有效性的。虽然区块链本质上是用于记录事务的数据库,但它的好处远远超出了传统数据库。
比特币这样的区块链网络是任何参与者都公开的,这适用于构建数字货币,但是不适合于商业网络。用于商业网络的区块链应该是有权限的、确保隐私的网络,每个参与者都必须使用分配的ID。
为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商业化区块链网络如何运作,你需要理解以下四个概念
共享分布式账本记录所有的交易事务,该账本只可以新增而不可更改已有记录。共享账本中,交易只被记录一次,不必重复记录。
区块链可以是有权限的,也可以是无权限的。比特币是典型的无权限网络,任何的节点都对所有数据可见。在一个有权限的区块链网络中,每个参与者都有一个唯一的ID,实现响应的策略来有限制的访问网络。有了约束网络参与的能力,组织可以更容易地遵守数据保护法规。通过权限控制,在控制被追加到区块链的数据的一致性方面也更有效。
通过限制访问交易数据细节,更多的交易数据可以存放在区块链上,网络构建者可以指定哪些数据对用户可见。
比如说A公司与B公司达成一笔交易,只有A、B两个公司可以看到交易细节,而C公司只看到A、B发生了一笔交易,但是交易细节是看不到的。
区块链网络中节点的信任是基于共识机制的
Practical Byzantine Fault Tolerance(实际拜占庭容错),用于解决计算节点(网络参与者)之间的纠纷的一种算法,当一个节点在一组节点中生成不同于其他节点的输出时需要用到该算法。
在商业化的网络中是不需要使用工作量证明的,尽管对于比特币这样的区块链网络工作量证明是必不可少的。工作量证明在公有链中是有用的,工作量证明是基于计算节点算力的,这时一种昂贵的共识机制。在商业化网络中,其参与者都是有权限的已知节点,不需要使用挖矿这样的方式。
智能合约是一系列规则,用来规范区块链中交易方式。智能合约存储在区块链中,当交易发生时自动激活。聪明的合同可能有许多形式,可以部分或完全自我执行,自我执行,或者两者兼有。智能合约的目的是提供优于传统合同法的安全保障,同时降低与传统合同相关的成本和延迟。
在当前的全球贸易中,贸易摩擦五花八门,并且与日俱增。区块链技术可能具备较少贸易摩擦的作用。
这里的贸易阻碍指的是任何阻碍交易顺利进行的因素,比如信息不对等、关税等等。
当交易数额巨大或者是物理因素无法直接交易的时候,需要第三方参与,这时会造成交易成本上升。
业务决策所需的信息的不确定性通常是业务的障碍。区块链有几个减少信息摩擦的属性,包括以下属性:
区块链具备天然的去中介性质
Blockchain For Dummies(IBM Limited Edition)笔记1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gexin/p/9193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