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请回望开学时的第一次作业,你对于软件工程课程的想象
总结这门课程的实践总结和给你带来的提升,包括以下内容:
1)统计一下,你在这门课程中,完成了多少行的代码;
包括结对编程和团队编程完成了1500行代码的编写
2)软工的各次作业分别花了多少时间?(做一个列表)
作业 | 所花时间 |
---|---|
软工网络15个人阅读作业1 | 6h |
软件工程网络15个人阅读作业2-提出问题 | 9h |
软件工程网络15结对编程作业 | 35h |
软件工程网络15团队作业1——团队组队&展示 | 1.5h |
软件工程网络15个人作业3——案例分析 | 15h |
软工网络15团队作业2——团队计划 | 6h |
软工网络15团队作业3——需求分析与设计 | 10h |
软工网络15团队作业4——敏捷冲刺(Alpha阶段) | 60h |
软件工程网络15团队作业5——测试与发布(alpha阶段) | 5h |
软件工程网络15团队作业6——展示博客 | 4h |
项目复审——Alpha阶段 | 5h |
软件工程网络15团队作业7——alpha阶段之事后诸葛亮分析 | 2h |
软件工程网络15个人作业4——alpha阶段个人总结 | 5h |
软工网络15团队作业8——敏捷冲刺(Beta阶段) | 35h |
软工网络15团队作业9——项目验收与总结 | 8h |
项目复审——Beta阶段 | 3h |
网络15软工个人作业5——软件工程总结 | 8h |
3)哪一次作业让你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我印象最深刻的应该就是Beta阶段了,才结束没多久当然比较记得住(开玩笑)。因为在这个阶段我非常的死磕,犹记得一天晚上因为一个问题一直熬到了早上7点才去睡觉——编译后一直得不到我想要的结果然后就坐在电脑前一直调试,虽然已经非常困了思路都打结了内心还是告诉自己一定要把这个问题解决掉再去睡觉,最后终于在7点左右成功解决了这个问题。
4)累计花了多少个小时在软工上?平均每周花多少个小时?
240个小时左右,每周15小时左右
5)学习和使用的新软件;
Git、知晓云、微信web开发者工具、coolaf1.2.1接口在线压力测试版-windows64位
6)学习和使用的新工具;
微信web开发者工具、coolaf1.2.1接口在线压力测试版-windows64位、问卷网
7)学习和掌握的新语言、新平台;
掌握的语言:WXML,WXSS,JS
新平台: 知晓云、微信web开发者工具
8)学习和掌握的新方法;
学会了使用结对编程的方法进行开发,学会使用燃尽图来管理项目进度,学会了分alpha和Beta阶段来进行开发,学会了使用智晓云。学会了如何进行测试,学会了如何进行需求分析等。
9)其他方面的提升。
提高了自己的项目开发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抗压能力以及时间管理能力
二、写下属于自己的人月神话——个人或结对或团队项目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实例/例证结合的分析
①遇到问题及时求助,在alpha阶段我负责了数据库连接任务,开始时以为挺简单的只要去网上查查资料就能按部就班的完成这个任务,但是实际上这个问题比我想象的要难而且后来发现这个阶段连接上数据库的团队也是少之又少。我低估了这个问题又过分的执着于自己能解决出来最后的结果就是没有连接上。后来beta阶段我就吸取教训多和也做小程序开发的团队交流,遇到问题就和他们交流。我发现这样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②不要对一个问题过分钻牛角尖适当给自己放松,上文提到我为了解决一个问题一直熬夜到早上七点,现在想想真的不应该,这样的效率是很低的,而且也不利于身体健康(和头发,开玩笑)学会调整心态遇到问题的时候放轻松,转移一下注意力保持一个 清醒的大脑才有利于持续性开发。
三、对下一届实践的建议,或者对于开学初的你,对于大一的你,对于开学初的我,你有什么想建议和告知的呢?对于后来人的期许。对于换人机制,有什么样的建议?
四、分析一下自己所处的团队。软件工程实践是大学里少有的认真的团队协作经验。《构建之法》上说团队的发展有几个阶段,你的团队都经历过么,最后到达了“创造”阶段了么?(参考《构建执法》第17章 人、绩效和职业道德)
五、怎样证明你学会了软件工程?(请在随笔中用数据证明上述内容或侧重选择之一。)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lch9/p/9191099.html